前瞻計畫檢討3》軌道建設不夠「綠」強化搭乘大眾運輸才有機會減碳

政府政策

近年來,共享運具、電動汽機車發展越來越蓬勃,「綠色運輸」的觀念逐漸被重視;然而,前瞻基礎建設的重頭戲「軌道建設」,卻沒有跟上這波潮流,提出後就遭到不少質疑,就連總統府資政陳博志都認為,這些建設真的是不夠前瞻,應該緩下來

軌道前瞻建設的內容,主要有5大推動主軸,分別是高鐵和台鐵連結成網、台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都市推捷運、以及中南部觀光鐵路。

軌道建設進度慢,前瞻預算被砍半

軌道建設在1.0編列4141億,到了2.0卻「腰斬」僅剩1903億,行政院長蘇貞昌解釋,是因為軌道建設的整體期程甚長,動輒耗時10多年,經費編列高峰期多會落在施工中後段;因此,前瞻2.0的特別預算根據付款期程、財務調度等考量,先將預算集中於未來4年內真正急需且可完成的建設。

蘇貞昌強調,「該挹注的經費一分錢都不會少」,前4年已經執行中的軌道建設會視實際進度妥適編列預算,持續推動。國發會也說,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只是政府預算的一種,還有其他預算項目可以支應,強調軌道建設不會被影響。

根據交通部資料,軌道建設預算執行率不佳的一大原因是台鐵局及地方政府等執行機關相關作業進度落後;即便中央經費編下去,但地方自籌款的對地方政府是一大負荷,也就導致軌道建設第一期的預算執行率僅約3成。

顯然,軌道建設的速度跟不上預算的編列,也驗證當初外界對於軌道建設規劃的質疑;而政府答應「一分錢都不少」,讓原先應匡在前瞻特別預算的經費,以其他方式撥款,更凸顯「特別預算」一點也不特別

台鐵設備改善應該是重點

前瞻軌道建設比較知名的是捷運,以及鐵路高架、地下化工程,不過台鐵設施的改善也是重點之一,有綠營人士表示,將重點擺在新建設上就會發生執行率不佳的問題,而且各地軌道進度不一時,能否互相連結也變成挑戰;前瞻應該將焦點擺在台鐵改善計畫,尤其不少長年累積下來的問題,可利用這個機會處理。

舉例來說,台鐵列車的維修並不是簡單的工作,主要在於列車購於不同國家,且車種複雜,不少老舊設備也都沒有淘汰,有些甚至買不到原廠零件,就拿別台車的零件來修。另外,鐵路路線最重要的電車線及軌道的設備普遍老舊,是造成台鐵事故的風險原因,也是需要花錢改善的計畫。

「減碳」應是軌道建設的目標

編列前瞻預算時,就有環團將該計畫與馬政府的「愛台12建設」做比較,有前綠營國會幕僚便忍不住批評,要是民進黨還是在野黨,看到這樣的前瞻計畫,至少會要求納入「減碳條款」,畢竟公共運輸建設就應該以減碳為目標。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軌道建設有超過100億的預算花在鐵路高架化及地下化的工程,只是為了加以利用地面土地,等於讓汽、機車更便利,但鐵路高架或地下化會導致軌道更封閉,未來都不太可能擴建;換句話說,若未來大眾運輸的運量增加,這樣的規劃無法負荷,顯然前瞻的規劃不夠「前瞻」。

大眾運輸建設需搭配「提升運量」政策

不只軌道建設,城鄉建設也花了不少錢在蓋停車場、道路闢建計畫上,同樣是獨厚汽、機車使用者的規劃。蔡中岳強調,若停車場是蓋在捷運站、火車站等,能和大眾運輸銜接的地方,那就是有意義的建設;不然一再讓個人運具更加方便,與「綠色運輸」的價值相悖。

另外,蔡中岳認為,前瞻興建高鐵、捷運或輕軌等建設時,必須搭配改變民眾運輸習慣的政策,否則就會跟高雄捷運一樣,面臨乘載量不高的問題。蔡中岳舉例,先前台灣社會並沒有騎機車戴安全帽的習慣,但隨著警察越抓越嚴,罰款落實後,現在多數的民眾都會戴安全帽;所以政府應該透過政策去調整民眾的習慣,來提升大眾運輸建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