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年增近4千人...飲食是主因?醫:「3大高危險群」應做幽門螺旋桿菌篩檢

醫療保健

曾執導《楚留香》等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及電視劇作品的知名導演張鵬翼,於9月24日因胃癌病逝於台北榮總,享壽80歲。張鵬翼從5月發現胃癌到去世不到4個月,也讓不少影迷感到惋惜。

現代人飲食西化、作息不正常是導致胃癌發生的主因嗎?

根據衛福部統計,胃癌目前在國人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8名,台灣每年新增3,500至3,800名胃癌發生案例,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提醒,「罹患胃癌者有超過8成都有幽門桿菌感染問題。」

那麼該該如何降低胃癌發生率?

台灣染胃幽門螺旋桿菌高達1千多萬人...是胃癌高危險群

梁程超指出,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年齡族群,男性居多,「且年長者罹患萎縮性胃炎機率較高,而萎縮性胃炎被認為與胃癌有關聯。」他解釋,因胃酸分泌量較少,當胃部黏膜發炎受損並且持續反覆進行,長久下來,胃腺體會逐漸消失或被小腸型的上皮細胞所取代,導致萎縮性胃炎及小腸化生發生,後續也有很大的機率會發展成胃腺癌。

梁程超提到,1994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把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類的致癌物,「主要經糞、口傳染,民眾因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分泌出破壞胃黏膜保護功能的物質,使得胃容易發生各種病變。」他指出,常見病症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炎等,而胃癌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嚴重的併發症。

(更多胃癌相關新聞:全球每年超過100萬人罹胃癌!研究:「根除幽門桿菌」能預防

林口長庚醫院肝臟研究中心主任葉昭廷進一步指出,根據衛福部流行病學統計,「在台灣居住的健康人口群中,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人口高達1,000多萬人,這些感染者也是罹患胃腺癌的高危險群。」

葉昭廷提到,根據疾病調查顯示,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幽菌感染率高達90%以上、胃潰瘍患者和胃炎患者也達70-90%,胃癌患者則達50-60%。「若投與特定抗生素進行滅菌根除療法,消化性潰瘍復發率可由75%降至5%。當消化性潰瘍經長期治療仍無法痊癒或緩解,通常即須考慮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可能性,並投予必要的抗生素治療。」

醫:「3大高危險群」要去做幽門螺旋桿菌篩檢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暨轉譯研究科主任、台灣微菌聯盟理事長吳俊穎接受《信傳媒》訪問時也指出,「幽門桿菌是造成『胃癌』和『消化性潰瘍』疾病的重要原因,世界上約有50%以上的人口感染這種細菌,未開發國家盛行率高於已開發國家。」

吳俊穎表示,台灣幽門桿菌的罹患率可用自己的年齡減掉5來粗估,「25歲的罹患率大約是20%、50歲年齡層罹患率約是45%,隨著年紀越高罹患率也增高。有些低密度的淋巴癌等,也跟幽門桿菌有相關。」他也建議有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潰瘍、胃癌前期病灶的民眾,一定去做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並呼籲政府可將根除幽門桿菌納入常規預防措施。

吳俊穎提醒民眾,除了這3類族群,一般民眾若出現上腹部不舒服、容易悶脹、吃一點東西就飽持續超過1個月就建議來醫院做檢查,「如果只是3、5天還好,可以再觀察看看,如果一直好好壞壞都沒改善就建議來檢查一下。」

40歲成人健檢可安排做胃部內視鏡

梁程超指出,許多人排斥做胃鏡,「但若有胃癌危險因子,做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唯一方法。」他表示,目前無痛腸胃內視鏡技術普遍且成熟,一次還可同時檢查到食道、胃、腸道,「一般非高危險群民眾,40歲成人健檢時可考慮為自己安排做第一次胃部內視鏡檢查,後續再依照檢查情況安排後續定期檢查。」

梁程超也提醒民眾若發現感染幽門桿菌,務必聽從醫師建議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降低消化性潰瘍及功能性胃部不適、更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

他表示,要降低胃癌的發生還是必須從生活做起,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少加工食品、醃漬物及燒烤,並且養成良好生活作息,注意胃部警訊,如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若有抽菸習慣或家族胃癌史及高風險族群,建議提早為自己安排胃部健康檢查及務必做到定期篩檢,才能保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