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將至!歐洲電價飆漲 是因再生能源仍須依賴俄國天然氣

能源議題

本文作者為:西班牙IESE商學院經濟暨金融學教授威維斯(Xavier Vives)

「歐盟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旨在2050年前,將歐洲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淨零,其中關鍵在於能源部門「去碳化」(decarbonization)。儘管歐洲希望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領導者,但問題在於歐洲是否能實現目標,以及需要付出多少代價?這項任務極其艱巨,充滿許多令人畏懼的障礙。

新冠肺炎危機凸顯出為了達成大規模減碳,民眾必須承受多少劇變。消費者和政治人物希望,逐步穩定提供廉價的綠色能源能避免這類衝擊。妥善政策、技術進步確實有助達成這一目標,不過目前消費者勢必仍得有所犧牲。

俄國天然氣間接把持歐洲電價

由於政府必須對碳排放充分徵稅,以打平其所產生的氣候外部成本,二氧化碳排放價格勢必提高,使電力因此變得更貴。這一點再加上天然氣價格上漲,導致近日歐洲批發電價飆升。這類事態的政治後果,2018-2019年法國「黃背心」運動(gilets jaunes)已經演示過了,當時之所以爆發「黃背心」示威,就是民眾對政府適度提高燃料稅感到不滿。

歐洲大部分天然氣是依賴進口。為了確保天然氣穩定供應,歐洲不得不落於俄國、阿爾及利亞等國股掌之間,這些國家往往會從地緣政治角度利用其天然氣資源,最大苦主分別是烏克蘭、摩洛哥。俄國目前供應全歐高達三分之一的天然氣,並以北溪2號(Nord Stream 2)管線繞過烏克蘭,直接向德國輸氣。更糟的是,和供應商談判的是德國、西班牙等個別國家,而非整個歐盟。俄國握有這些把柄後,近日宣示自己能藉由暫停供應來影響天然氣價格。

捍衛氣候環境,或者提供便宜電力、確保能源安全,兩者的衝突正在加劇。擁有煤炭儲備的國家,能利用這些資源確保本國能源供應,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德國,目前其燃煤發電佔總體電力30%左右,2011年日本發生浮島核災後,德國政府決定逐步淘汰核電。

2021年天然氣及電價飆漲,表明能源轉型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其中挑戰相當艱鉅。最主要的癥結,在於克服「間歇供應」問題。為了降低價格波動,再生能源需要備用技術,好在風力或陽光強度較低時填補空缺,發揮這一功能的通常是天然氣,但也因此導致電價遽升。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直到更有效的電力儲存設施問世。

(更多相關新聞:歐洲天然氣價格2天飆60% 英國多家能源公司倒閉 全球籠罩通膨陰影

統一採購天然氣、建立戰略儲備

在歐盟的電力批發市場,價格是由「優先交易順序」(merit order)機制下(編按:指價格較低的能源會先被交易,例如再生能源和核電),最後進入交易的發電廠決定,通常是燃氣或水力發電。電力市場會彙整發電廠的供電期程、確保其符合需求,以得出一個價格,讓所有供應商都能賺到利潤。

理想上,競爭市場的價格信號會為生產者的投資活動、用戶的消費行為提供正確指引。然而事實上,一些技術如核電、水電無法自由進入(free entry),使用者也不一定會對價格有所反應,同時供應結構並非競爭性,而是寡頭壟斷的。

不過,這些因素並不能構成我們放棄市場的理由,問題在於如何為投資提供正確誘因,尤其是對再生能源的投資。電力供應長期契約、採購競價或許能發揮關鍵作用,改善市場運作並減輕其力量。由於過去10年來成本大幅降低,再生能源現已具備競爭力,只要政府不補貼化石燃料、碳價適中,再生能源就能蓬勃發展。

投資取決於監管的穩定性,因此面對當前電價飆升,草率處理恐有損投資。不過,還是有一些想法值得考慮。捷克、希臘、法國、西班牙和羅馬尼亞提議,由歐盟出面協調天然氣採購並建立戰略儲備。這是一個很棒的想法,如此一來既能提高歐盟的談判地位,又能改善供應安全。

至於最近其他建議,必須仔細評估以免干擾價格形成,例如與其限制電價不如直接補貼弱勢消費者,電力批發市場必須繼續為供應商和消費者提供價格訊號。排汙權交易系統中,排汙權價格上漲無可避免,不應歸咎於「投機者」,因為這很可能是反映市場預期二氧化碳價格應該更高,而這正是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更多相關新聞:中國到處搶煤搶天然氣 印尼最大煤炭商1.5個月股價飆7成 印度、澳洲也大漲

對進口品課「碳稅」維持EU競爭力

如果歐洲想將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從能源安全的政治議題解放,歐洲首先必須在整合市場中達到一個平衡的能源組合。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所言這表示歐洲不能忽視核能的潛在貢獻。

此外,歐洲必須提出統一的天然氣採購和能源存儲政策,同時投資、開發新技術如碳捕獲、綠色氫氣。然而,歐盟也不能太天真。氣候變遷畢竟是一個全球問題,若歐洲減排量遭世界其他地區抵消,那麼就等於沒有任何進展,歐洲還因此失去競爭力。因此,我們需要「碳邊境調整稅」(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tax)來解決這個問題。

歐盟向來只會在十萬火急時才會採取行動,而我們現在很可能就是火燒屁股了。凜冬將至。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