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元宇宙轉移焦點?祖克柏想靠臉書改名Meta洗白 但爭議仍揮之不去

科技趨勢

全球最大的社群媒體Facebook,上月(28日)將其公司名稱更改成Meta,以表示該公司對「元宇宙(metaverse)」發展方向的確立。「元宇宙」一詞最早出自於Neal Stephenson的小說《雪崩》中,而知名創投家Matthew Ball就對元宇宙的定義下如此註解:

大規模、可互動的即時渲染3D虛擬網路世界,可供無限數量的用戶同步體驗,所產生的數據具有延續性,包括身份、歷史、權利、溝通、交易等。

Meta也宣佈將投入5000萬美元,並在歐洲招募10,000名員工負責開發元宇宙相關事務。然而「元宇宙」的發展是否真的會如馬克·祖克柏在發表會中所宣稱的如此美好順利?

網際網路的繼承者?元宇宙難擺脫大公司控制

許多人將元宇宙視為繼網際網路發明後,另一個可以顛覆全球連結的新科技。祖克柏就在公司改名的演說中,表示現在網路的使用者雖然可以「觀看」各式內容,卻無法親自去體驗,而在元宇宙的世界中,身歷其境將變成可能。

但究竟元宇宙與網際網路有沒有可比性,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相較於網際網路當初是由一群學者、研究團隊和政府部門所公同研發,帶有公共服務的精神,元宇宙的發展似乎難以跟大公司做切割,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回收成本壓力,將使得元宇宙的世界不會像網際網路那麼「平坦」。

而最早提出元宇宙概念的小說家Neal Stephenson,近期受訪時也提到,目前的元宇宙發展其實跟自己當初所想像的並不相同。「Facebook所想要建立的元宇宙,似乎只是一個多人遊玩的3D虛擬世界,這跟它的商業模式有直接的關係。」。

(更多相關新聞:臉書宣布改名Meta》宏達電10天狂飆87.7%  6檔元宇宙概念股一次掌握

《PCGAMER》就預測,如果未來Meta成為元宇宙服務的主要供應商,那必然是一個充斥著「個人化廣告」、「用戶數據搜集」和「假訊息」的世界,而這並不是Meta自己的問題,只要是任何以盈利為目的公司,就會遇到相同困境。

而一名長期在虛擬平台上舉辦各種聚會的用戶表示,基本上Meta所描繪的元宇宙願景,其實就是他們許多人多年來一直虛擬平台上在做的事情,Meta只是把它重新命名,宣稱擁有它們。

《ZDNet》的編輯Chris Duckett雖然肯定元宇宙的發展,但也指出它誕生在一個科技巨頭林立的時代,大公司必將嘗試制定遊戲規則,以達到產業壟斷,而政府也將試圖對其進行監管,以減少潛在危害,這種對立狀況在未來將成為常態。

元宇宙想飛?需六大產業技術同時到位

在祖克柏的演說中,對於元宇宙發展的時間點間格跳躍非常大,從5年、5到10年、再到10年末尾。對於相關技術的未來發展,或許連他自己都不敢確定。但若真能如他所言,在未來十年內,改變大眾體驗各式內容的新方式,倒也十分令人期待。

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要達成此願景並不容易,其中牽涉六大產業和技術,每一項都需要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數十年才可能有所結果:

一、「硬體設備」產業,是用戶體驗元宇宙最基本的產品。但現今大多數的VR設備,皆仍無法克服使用者產生生理不適的情況,且設備價格偏高難以普及。

二、「網路基建」產業,由於強調即時的互動與反饋,需要在短時間內傳輸大量數據,因此高速網路便是其是不可或缺的要件,而這部分很大程度取決於不同國家的網路基礎建設。

三、「運算晶片」產業,未來元宇宙其所需要的處理的數據運算,可能將會等同於人類歷史上的運算量的總和。且理想的元宇宙可容納無限用戶參與,更加大對於繪圖晶片的運算要求。

(更多相關新聞:元宇宙、AI、區塊鏈、自動駕駛都算他一份 輝達市值衝全美第7大 黃仁勳身價暴漲

四、「虛擬平台」產業,目前受歡迎的虛擬平台如Roblox、Minecraft等,皆建基於遊戲娛樂上,但缺少了元宇宙所標榜的探索、創造、服務體驗。虛擬平台必須跳脫遊戲的本質,讓用戶得以在平台上創造更多高價值物品或服務。

五、「區塊鏈」技術,用戶在元宇宙的資產必然必須被某種方式所保護,目前最有可能採用的就是「區塊鏈」技術,這方面包含各種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狗狗幣等,以及非同質化代幣(NFT),用來保存如畫作、音樂、影片等數位資產。

六、「內容服務」產業,1990年代,各式實體公司開始到網際網路成立自己網站,作為企業與網路使用者的連接管道。若未來元宇宙想得到完整發展,勢必也須吸引企業公司成立自己的元宇宙商店,並提供各種服務。

過去二十年中,也曾出現過許多盛極一時,號稱能顛覆世界的科技產品,像是3D電視、智能眼鏡等,但皆以失敗告終。並非這些產品的概念落後,而是因爲當時科技產品的水準,尚未達讓用戶滿意的體驗最低標準。而除了科技技術達標外,能否生產足夠便宜的產品,讓盡可能多的用戶參與,更是元宇宙能否成功的關鍵。

靠改名轉移焦點,Facebook深陷隱私風暴

既然元宇宙的相關產業和技術都還需要多年的發展,為什麼Facebook還要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宣佈更名計畫,奧克蘭大學法學院的研究員Matt Bartlett表示,這個時間點很難不考慮Facebook此前所惹出的巨大爭議。

當全球沈浸在Facebook所提出的「元宇宙」美好願景時,我們似乎快要忘記僅在一個月前,《華盛頓郵報》才發表系列報導《Facebook文件:華爾街日報調查》,內容揭露Facebook內部對暴力內容的漠視、控制政治內容的假新聞、宣傳仇恨言論、並與越南政府達成內容審查的協議等。

(更多相關新聞:臉書股價重挫!內部風波不斷 前主管才爆料祖克柏利益至上 大當機緊隨其後

Facebook的早期投資者Roger McNamee就對該公司宣佈改名表示批評。「面對大量不負責任的行為和可能的犯罪證據,Facebook所想的只是改變輿論話題⋯⋯記者和政策制定者所要做的是繼續關注Facebook這個犯罪現場,而不是揮手致意。」

即便Meta靠著元宇宙,成功的轉移部分焦點,但在其身上的爭議依舊沒有停止。《Facebook文件》的爆料者Frances Haugen就表示,當聽聞Meta將在歐洲招募員工來開發元宇宙,她感到十分震驚。「如果我們有 10,000 多名工程師,你知道我們可以在數位安全方面做什麼嗎?」

而對於Meta隱私爭議的疑慮,也同樣轉移到它的元宇宙計畫。雖然該公司的全球事務負責人Nick Clegg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曾表示,正在為元宇宙世界建制一套安全系統,但雪梨大學的數位文化資深講師Marcus Carter就表示,臉書推動元宇宙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遊戲和互動,而是為了得到更多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