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打疫苗禁餐廳內用、進商場 染疫治療費也自付 新加坡防疫新制惹議

國際

《日經新聞》編輯新版疫情指數排名顯示,新加坡從第30名大幅滑落至第100名,歸咎10月28日確診病例暴增5324人創下新高,11月8日仍新增2470病例,14人染疫身亡。也因為星島爆發新一波疫情,迫使衛生當局對沒有打疫苗民眾施以嚴格措施。

根據新規定,從12月8日開始,新加坡選擇不接種疫苗的新冠肺炎患者將必須自付醫療費用;從12月31日起,只接種1劑疫苗的新冠患者將不再享有新加坡政府新冠醫療險。

選擇不打疫苗者淪為次等公民

若國民沒有打完2劑疫苗,還受到其他限制,包括不能到餐廳內用,不能進入購物商場、景點,自明年1月起,只有完成疫苗接種或已康復者才能返回工作場所辦公。

另一方面,新加坡緩步鬆綁邊境限制。星、馬兩國本周一宣布,新加坡和鄰國馬來西亞之間的免檢疫旅行將從 11月29日開始,相互開放持有疫苗證明的旅客入境。當天衛生部周一另外表示,瑞典和芬蘭也將從11月29日起納入新加坡「接種疫苗的旅行路線」。

新加坡的2劑新冠肺炎疫苗完整施打率接近85%,奪下亞洲之冠,但本周疫情指數跌至7月首次發布以來最低排名。

在10月28日,增加確診病例突破5,000人大關後,新加坡每天新增2000多或3000多確診病例,給醫療衛生體系帶來壓力,促使當局對聚會和用餐保持一定的限制。

開放大馬、瑞典、芬蘭持疫苗證明旅客入境

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學系主任本傑明.柯林表示,日本在整個大流行期間新增病例更多,現在可能對日本有利。

「免疫水準同時受到接種疫苗人數以及感染人數的影響,因為日本過去兩年感染人數更多,加上現在疫苗覆蓋率很高,使得整體民眾自體免疫力跟著提升。」柯林指出。

截至11月9日為止,日本累計有172 萬例確診和超過1.8萬染疫身亡,新加坡累計超過20萬例確診,染疫死亡人數累計為511人。

衛生官員Janil Puthucheary表示,新增確診人數仍然很高,但疫苗覆蓋率很高,有助於將病死率限制在 0.2%,與肺炎的死亡率相當。

85%的新加坡人完整接種2劑疫苗

85%的新加坡人已完整接種2劑疫苗,其中18%接種了加強針(第3劑)。但每天新增確診仍超過2000,所以,新加坡政府本周一(8日)宣布,政府將不再支付「未選擇接種疫苗」公民的醫療費用,這些沒打疫苗的新冠肺炎病人佔新增確診和住院者的大宗。

《華盛頓郵報》報導,衛生部周一發表一份聲明說:「目前,未接種疫苗的人在需ICU(加護病房)佔相當大的比例,對我們的醫療資源造成不成比例的壓力。」「選擇未接種疫苗的新冠肺炎患者仍然可以利用常規的醫療健保方案,來支付醫藥費帳單。」

政府現在為感染新冠肺炎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長期工作證持有人支付所有醫療費用,但是如果他們在從海外返回後沒多久檢測出陽性,就必須自費新冠醫療費用。

衛生部聲明說:「在爆發新一波新冠疫情促使民眾憂心醫院財務負擔時,取消沒打疫苗者的免費醫療服務,可以消除民眾的憂慮。」

(更多相關新聞:從「清零」到「與病毒共處」 新加坡成為全球完全接種率最高國家

12 歲及以下的兒童染疫仍由政府支付醫療費

「當局繼續為接種疫苗和沒資格打疫苗的新冠肺炎患者支付醫療費用,包括12 歲及以下的兒童、患有一些疾病者將得到免費醫療保障,期限到12月31日為止。」衛生部補充說明。

新加坡被認為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醫療保健系統之一。醫學期刊《柳葉刀》2017年一項研究發現,新加坡努力實現聯合國制定的2030年與健康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在 188個國家中排名第一。

然而,新加坡模式相當依賴於民營機構的醫療服務,這意味著,即使未接種疫苗的人感染新冠肺炎,他們也有醫療保險。例如,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一項分析,在美國,大約三分之一的醫療保健支出是私人自費,而在新加坡剛好相反。

此外,新加坡的員工被要求將一部分工資存入健康儲蓄帳戶,員工也必須根據不同薪資標准繳納健保費用。

據雅虎新聞報導,衛生部長王乙康周一在記者會上說,在這個制度下,未接種疫苗者的醫療費用仍將得到「高額資助和高額補助」

過去28天總計增加9萬1千人確診病例

「醫院更喜歡不要跟新冠患者收費,但我們必須發出這一個重要信號,敦促每個符合資格的人都趕緊去接種疫苗。」王乙康解釋。

據衛生部統計,新加坡過去28天總計增加9萬1千人確診病例,其中98.7%都是無症狀或輕症。

截至11月7日,已有1,725新冠肺炎病人住院。據衛生部稱,其中301人需要呼吸器治療,62人住進ICU接受密切監測,67人病情危重已插管,因此新加坡目前ICU病房使用率為68.5%。

衛生部周一表示,』雖然我們可以通過擴編醫療保健人力來控制,但我們不能放鬆警惕,必須避免再次威脅到我們醫療保健系統的大流行捲土重來。」

在大流行初期,新加坡依靠檢測、接觸者追踪和嚴格的行動限制來降低確診病例。這個受到嚴密監視的城市國家此後開始放寬一些防疫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