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開講》台積電太貴、鴻海3年200有機會但很難 元宇宙是個夢 楊應超:容易賺錢的時代快結束了

投資理財

頂著「最懂鴻海分析師」外號的楊應超曾在多家知名投資銀行擔任首席分析師、現在是科克蘭資本董事長;對於台積電和鴻海怎麼看?邁向財務自由又有什麼秘訣?他形容現在的股市就像8局下半,容易賺錢的時代快結束了。

容易賺錢的時代快結束了

楊應超看好科技股長期仍是資本市場的中流砥柱,「買股票的目的,就是要買會成長的股票,有創新才會成長,因為有新東西才有成長。」他形容現在股市就像8局下半, EASY MONEY和熱錢快結束了,熱錢出來沒有利息,就往股市或房子跑,因為利息太低;美國開始要升息,不是股市泡沫化,而是恢復正常,容易賺錢的時代快結束了。

但長期來說,每年股市平均上漲10%,還是可以投資,只是要長期投資。因為現在股市貴,所以短期風險愈來愈大。股市有點貴,不是泡沫沒那麼嚴重,但是會拉回,股市回檔10%都可以接受,長期是沒問題,現在進場一定是長期投資。

投資的目的是要賺錢,不是當好公司的股東

台積電可以買嗎?楊應超認為,投資的目的是要賺錢,不是要當好公司的股東。台積電是最好的公司,但是太貴了,本益比來到20、30倍,600元以上都是貴的,600元以下是買點。

樂觀來說,台積電每年股價漲15%到20%合理,因為是好公司,但是今年已經把要漲的漲得差不多,這兩年都漲完了,要給它一點時間,短期股價可能在550到600元間。

(更多文章閱讀:生技展開幕》新亮點!台塑生醫與鴻海合作的新秘密武器曝光) 

鴻海終於找到下一個蘋果, 3年看到200元?

鴻海相對比較安全,本益比10倍、11倍比較穩,楊應超研究鴻海20多年,高盛第一份鴻海報告是他寫的,也曾寫過華碩、宏達電、富士康第一份報告,發掘了4間後來都成為第一名的公司。

談到鴻海積極跨入電動車,楊應超表示,鴻海這20年有很大的不同,一定要靠新產品或者併購來成長,光靠舊產品不能成長。很多公司包括華碩、宏碁、廣達、仁寶,以前都是做一個產品,就靠世代更新,鴻海很早就跨產業,像連接器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一定要靠購併才能成長。

鴻海2000年之前做連接器,2000年開始做桌上型電腦整機,2002年開始做遊戲機,因為公司太大,一定要靠新產品才能成長。後來開始做第一支智慧型手機,2007年做蘋果後,就沒有什麼新產品,雖然有iPHONE、iPOD 。

曾點出鴻海有兩大問題,郭台銘找他詳談

「我2012年就曾點出,鴻海的下一個蘋果在哪裡?當然認為鴻海有兩大問題,一個是接班人,一個是公司不透明」。當時郭董看了楊應超的百頁英文報告,也跟他詳談,說要花一段時間;但是這兩點鴻海今天已經做得非常好。

例如當時大家以為接班人會是老臣,結果劉揚偉出來大家嚇一跳,楊應超認為郭董是慧眼識英雄,對於劉揚偉這兩年的表現,很有策略,聰明又有料,也很會授權,找好的人才。

楊應超說,鴻海這7、8年股價都不太動,本益比也不高,EPS變化不大,但現在找到下一個新的動力,這個策略是很好,要看的是執行力,能不能想做到想做的事。

整本外資報告,最沒有意義的就是目標價!

他認為鴻海終於找到下一個蘋果,股價也夠便宜、風險低。至於大家最關心的,鴻海有沒有機會看到200元?楊應超回答,有可能,但是是3年後的事,3年有可能看到200元,但是很難、不容易,可以好好做拚一下。

(更多文章閱讀:當虛擬世界的GUCCI包比真的包包還要貴 你以為「元宇宙」還很虛幻嗎?

身為多年的外資分析師,對於市場最關心的外資目標價,楊應超語出驚人的說「外資報告是外資看的,要看就要看全部的分析,不是看目標價,原意就不一樣,整本報告裡面,目標價是最沒有意義的事情!」

他解釋,分析師花了很多時間來分析數據,客戶真的不會看目標價,因為誰都會算、都可以喊,而且外資早就進場了,散戶看到已經是好幾天後的事,而且也要看是誰寫的。

特斯拉、比特幣都是泡沫,沒有破之前都會賺錢

最近特斯拉股價暴漲,曾經在2015年就寫過電動車和特斯拉百頁報告的他現在又是怎麼看?他認為,電動車一定是未來,但特斯拉股價炒得差不多了,很像比特幣,但是泡沫沒有破之前,都還是會賺錢,泡沫也許會延續好幾年。「分析師都是看價值,雖然短期是吃虧的,因為不是看趨勢,但長期還是會回到基本面,它們很貴,我不會追貴的。」

最近元宇宙超夯,楊應超說,VR其實也講了10年,但要看的是產品、EPS,目前就是一個夢,需要多久實現?到達賺錢的階段需要多久?就像這幾年的大趨勢其實沒有什麼改變,就是AI、5G、自動化、機器人、電動車,很早就寫了報告,現在才開始動,也要4、5年時間,基本趨勢其實沒甚麼變。以前只是構想,  現在產品出來了,太新的東西很難賺錢。

4%法則讓你達到財務自由

兩年前,楊應超出了一本書:《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引起極大迴響,他也跟讀者分享,如何達到財富自由人生的秘訣。楊應超在2008年第一次退休,太無聊了又回到外資圈,2016年第二次退休回到美國亞利桑那州,住了2、3年又覺得無聊,現在定居台灣,身為多家公司顧問以及寫書,一年回去美國兩次。

「第二次退休,為了要確定錢夠花,我做了一些研究。」他說,比較靠譜的研究,香港叫做上岸4%法則,1除以4%等於25,假設一年要花掉40萬,那麼25倍就可以過活,也就是準備1千萬就可以了。但是要知道每年花多少錢,要做預算,不做預算不記帳,就不知道要準備多少才足夠。

楊應超說,退休後,1千萬一半放股票、一半放債券,一年可以回報7%,等於1千萬回報70萬。只要花掉40萬(4%),把剩下3%放回去,應付通貨膨脹,1千萬就會愈長愈大。這樣一來,購買力是不變的,因為明年本金就是乘以1.03。

不能把運氣當技能,投資要重視基本面

如果要更保險的話,可以改成3%法則,一年需要花多少錢,就存33倍,就可以花一輩子。楊應超做過研究,發現這個方法確實沒問題,不然坊間很多都說退休需要準備多少多少錢,但是花完了怎麼辦?這就跟目標價一樣沒有意義。每年預算乘以25倍,是很科學的。

「以前做分析師的時候,我們辦公室都有鬱金香的照片,隨時提醒自己。」對於投資這件事,楊應超再次提醒,不能把運氣當技能。當醫生開刀,不會就是不會,但是投資有一半機會會贏,就像猜大小,韭菜也會贏。很多人把運氣當作能力,亂買股票還是會中,但運氣不好就賠光,還是要學基本面、做功課, 而不是盲目追高,不知道哪天會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