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開講》台灣為何要積極爭取加入CPTPP?顏慧欣:優先解決產業結構嚴重失衡問題

國際貿易

今年9月,台灣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CPTPP被稱為是全球最高標凖的自由貿易協定,主要是由日本、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紐西蘭、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新加坡和越南等11個會員國組成。

日本亞洲調查會昨(18)日在東京舉行探討台灣參加CPTPP的研討會,與談人之一的日本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研究員伊藤信悟表示,台灣加入CPTPP有助於提升台日同盟的效率。

日本每日新聞社旗下的亞洲調查會昨天在東京的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辦一場以「美中對立與COVID-19疫情下的東亞經濟安全保障—供應鏈動向及台灣參加CPTPP問題」為題的研討會,與談人包括伊藤信悟、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亞洲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調查員佐藤幸人等。

為什麼台灣需要迫切加入CPTPP?CPTPP對台灣的重要性在哪裡?

出口產品超過40%集中在資通訊,產業結構嚴重失衡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顏慧欣接受《信傳媒》專訪時指出,台灣長期以來出口產品到CPTPP、東協國家始終存在不公平競爭的問題,例如台灣出口到越南的紡織品必須面臨15%的關稅,但日本、韓國都是零關稅;加工食品至今也同樣面臨6~20%不等的關稅,隨著CPTPP會員國對於加工食品開始降稅,也讓國內業者開始受到排擠壓力。

顏慧欣點出,過去數十年台灣因兩岸關係難以打進雙邊、多邊協議,但也造成了台灣產業結構的嚴重失衡,出口產品過度集中在電子資訊等零關稅產品,過去從2000年約有30%出口集中度在資通訊產品,到了2020年快速達到47%的集中度,「現在是因為這些產品時機大好,帶動台灣亮麗的GDP成長,但是其他的紡織、機械等行業實際上都在衰退。」

因此,若要調整產業結構,就必須排除不公平的出口關稅障礙,唯一的解方就是加入CPTPP多邊協議,或是雙邊FTA協議才有辦法進一步處理,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一定要積極加入CPTPP的主因。

台灣可透過加入CPTPP,推動國內法規制度更現代化

其次是,台灣可以透過加入CPTPP組織,讓法規制度有了重新脫胎換骨的機會,比方說CPTPP對於政府效能明確要求,提高政府的行政措施更為透明化,避免法規制度干擾業者不必要的負擔,簡單來說,就是政府不要對經濟市場有過多的干預,讓產業自由發展。

顏慧欣認為,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的時候才有針對法規制度、政府體制要求,換句話說,台灣在這20年來幾乎都沒有機會再進行大規模的體制改造,好不容易CPTPP也是少見對於法規制度面有要求的國際經貿組織,這也讓台灣有機會透過外力讓政府體制升級,使國內法規制度更現代化。

她舉例,韓國曾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整個被打入谷底,可是韓國卻可以在很快的速度爬起來,除了簽署很多FTA之外,最關鍵的原因是,韓國加入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透過外力去檢視國家的制度,當時韓國就是在這個階段進行很重要的體質改造,「可是台灣一直欠缺這樣的機會,畢竟靠自發的力量很難進行體制改造。」

(更多其他報導:台灣申請加入CPTPP》農業衝擊遲早要面對 李淳:台灣做出戲劇性的決定!

台灣爭取加入CPTPP,福島食品將是談判關鍵

至於台灣能不能在CPTPP這一局拿下入場券,很大的關鍵是日本福島五縣食品是否解禁。事實上,國內曾在2018年11月通過反核食公投,當時維持福島等5縣食品禁令,公投期限規定2年內不能做違反公投事項,如今早已屆滿2年。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整理的資料,2011年福島事件發生時,當時許多國家對於日本的進口加工食品皆採取限制措施,但是到了2021年多數國家都已改為正常進出口,僅剩下中國跟台灣還有嚴格限制。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一直不解,台灣之所以這麼嚴格限制是有什麼原因?

顏慧欣指出,目前台灣在CPTPP階段正在進行雙邊關切議題處理,假設台灣有跟日本接觸的話,日方一定會關注台灣對於福島食品的處理方式,「所以接下來我們也必須要提出充份的科學證據,向日方說明,是否針對福島五縣的食品檢驗有超出輻射殘留值,假設我們提不出來資料,對方當然就會提出質疑。」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左邊在2011年有諸多國家紛紛採取嚴格限制(紅色),正常進出口(深藍色)則是少數,但是到了2021年多數國家都已改為正常進出口(深藍色),僅剩下中國跟台灣還有嚴格限制(紅色)。(圖片來源/日本農林水產省)

(更多其他報導:兩岸CPTPP之戰》新加坡、智利未證實支持中國加入 大馬力挺但無投票權

同樣的,國內經貿專家也認同,若年底的反萊豬公投通過,那麼對於接下來加入CPTPP的挑戰就會更高。

台灣目前對於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開放進口的安全容許值標準,除了腎臟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還嚴格之外,其餘肝臟、脂肪及肌肉則比照Codex標準,從國際規則的角度來看,若台灣要反對國際標準,除非台灣能拿出更多科學證據。

日本有「食品安全委員會」安民心,萊劑議題應該要有更多科學家發聲

觀察亞洲鄰近國家,日本政府已在2003年於內閣府(相當於我國的「行政院」)成立獨立風險評估機構—食品安全委員會,獨立於厚生勞動省、農林水產省2個風險管理機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執行以科學為基礎的風險評估與食品安全風險溝通,所有的科學數字也會同步公開給行政部門、人民,讓民眾安心。

但顏慧欣說,相較之下,台灣目前的做法是,這些數據不清楚在哪裡,再加上這些數據畢竟是行政部門所做,大家多少都會有存疑,建議政府應該仿效日本的做法,讓資訊透明化,不論是正面、負面的影響都要告訴人民。

隨著年底的反萊豬公投在即,顏慧欣也建議,政府應該邀請更多科學家與專家針對萊劑議題與社會大眾進行對話,像是2019年協助衛服部進行「食用肉品暴露之健康風險評估」研析的成功大學教授,或是衛服部「食品衛生安全與營養諮議會」的專家學者們,都是具相關專業且更具社會公信力的科學家,政府應盡可能邀請他們多向各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