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御用「網路打手」再出招 網信辦下一個目標是抖音、淘寶?

中國政策

本文作者為:香港大學法學教授張湖月,她是該校中國法研究中心總監,著有《中國反壟斷例外論》。

中國高人氣社群媒體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有一個「不秘密武器」:它強大的演算法能精確預測用戶偏好,並推薦他們真正想看的內容,讓他們「機不離手」。然而,字節跳動可能很快就不得不給這把刀上鞘,或至少鈍化它的刀刃。

擬限制社群媒體個人化推播

中國網路公司正面臨一系列新數據監管規定,這些規定可能將限制其使用的推薦演算法。首先,11月生效的《個人資訊保護法》要求平台,允許用戶選擇不接受個性化內容及推薦廣告。

不過,中國可能很快就會採取進一步行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下簡稱網信辦)最近發布新指導方針草案,對數據收集、處理及跨境轉移施加一系列限制。值得注意的是,App收集、使用用戶數據以進行個性化推播之前,必須獲得用戶明確同意。換句話說,使用者必須主動選擇個性化服務,平台才可開始投放內容,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平台直接投放,直到用戶自己選擇取消該功能。

這一政策恐嚴重打擊抖音、淘寶等線上平台的商業模式,衝擊中國科技業未來的創新進程。其中道理很簡單,如果平台得事先徵詢用戶,許多人會認為犧牲個人隱私來獲得個性化推薦內容,不是很值得。

(更多相關新聞:世界in台灣》中國新數據隱私權法 恐進一步擴大「社會信用體系」

「事先徵詢」這一環節將讓一切變得不同。美國科技巨頭蘋果(Apple)在iPhone複雜的隱私設定中暗藏「拒絕跟蹤」(refuse tracking)選項,但僅25%用戶會花時間找到並啟動這項功能;但當蘋果主動向iPhone用戶提供該功能時,84%用戶會選擇接受

臉書(Facebook)等美國科技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以蒐集用戶數據、精準投放廣告為營利基礎,然而2021年4月,蘋果iOS 14.5引入新隱私政策,對這些企業造成毀滅性打擊。根據估計,蘋果的新隱私政策使臉書、推特(Twitter)、YouTube和Snap四家公司2021年下半年共損失近100億美元,占其總收入12%。網路廣告商開始感到恐慌,現在必須支付更多費用才能接觸潛在客戶。

習近平御用「網路打手」網信辦

這對中國科技公司而言是個不祥之兆,尤其是網信辦的數據管理草案遠超出蘋果的新規定。蘋果要求App與其他廠商分享用戶資料前,必須獲得用戶許可,而中國新措施擬規定App自己使用用戶資料前,也必須徵求用戶同意。

歐盟《一般個人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是當前全球最嚴格的隱私保護法之一,然而中國新監管法令似乎會比歐盟更加嚴苛。雖然《一般個人資料保護規則》要求平台蒐集、處理用戶數據前須獲得用戶同意,但並不要求用戶必須具體同意,平台才能提供推薦服務。

面對政府擬議的監管法令,中國網路企業會如何應對仍有待觀察。它們肯定會遊說政府不要實施這一法令,而若當局拒絕,它們可能會重新設計App功能以規避法律,但這需要時間,而且會帶來嚴重的違規風險。

(更多相關新聞:台商要被遭「共同富裕」了嗎?蔡政府挺徐旭東 遠東集團反被國台辦加罰20億

然而,網信辦很可能並不在乎私營科技企業的困境。儘管不可能確知是什麼因素推動網信辦加強監管,但有一點很清楚,那就是鼓勵業務成長和技術創新不是網信辦的任務。

那麼,網信辦的目標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考慮網信辦的政治使命、文化和結構。有鑑於中國的行政執法具有強烈慣性,我們還必須關注網信辦過去的行為,特別是它是最熱衷於出手干預的中國政府部門之一。

網信辦隸屬「中共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親自主持領導,最初該機構是負責確保網路安全和監管網路內容,然而2013年以來網信辦大幅擴張,吸收了其他網路安全單位。

網信辦掌握中國科技巨擘生命線

今年7月,滴滴出行在紐約首次公開募股兩天後,網信辦對滴滴進行網安突襲檢查,一時間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焦點。之後,網信辦要求掌握巨量用戶個資的中國科技企業赴國外上市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安審查,有效確立自己為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守門員」。

(更多相關新聞:中國網信辦要求滴滴打車從美國下市 軟銀受重傷股價大跌5.2%

有鑑於數據是平台經濟的命脈,網信辦有很大的空間擴張其職權範圍。而且,若說新監管草案暗示了什麼,那就是網信辦正計畫拆除網路平台的「圍牆花園」(walled garden)禁止演算法價格歧視,並打擊其他不公平定價行為。

網信辦無疑會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的反壟斷監管機構)出現職務重疊,但這也無妨,中國當局正致力打壓監管科技巨擘,網信辦因此受到鼓舞,在加強監管方面野心勃勃。未來幾年網信辦會付出多少努力達標,將對中國平台業務和技術創新之路發揮重要作用。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