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十大軍事衝突》10年來台灣首上榜名列第四 亞洲潛在「爆彈」超過非洲

國際

「外國勢力介入之下,地區衝突的星星之火很可能成為燎原大火」非營利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下簡稱ICG)報告表示,除了台灣外,阿富汗及緬甸動盪不安,使亞洲的潛在「炸彈」甚至超過向來被認為局勢最不穩定的非洲。

(更多相關新聞: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美學者:台灣內外較具優勢 但有一點比烏克蘭更危險

ICG為一智庫型跨國非政府組織,成立於1995年、總部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其主旨在於研究全球危機及軍事衝突,現任執行長為美國的伊朗問題特使馬萊(Rob Malley),之前遭中國任意拘捕的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亦任職於ICG。

台海危機擠下北韓核武威脅

2022年ICG首次明確提及,北京軍事行動不斷升級,解放軍反覆派出共機擾台或在台灣附近進行演習,台灣和第一島鏈面臨危機。

「拜登似乎認定,讓中國成為區域霸權的代價,會比引發衝突的風險更嚴重」ICG報告顯示,美國將中國定位為「雙方具有嚴重、難以調和之分歧」的對手是華府兩黨少數達成的共識之一。

不過短短兩年,ICG已經修正對中國的判斷。根據ICG名單,中國軍事威脅自2014年展露、2019年起特別列出,不過當時主要聚焦南海、東海和中印邊界ICG甚至評論美中對峙嚴峻但不激烈,「中國短期內應無從根本挑戰世界秩序的打算」。

ICG指出,2022年上半年有北京冬季奧運,下半年有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美國期中選舉,美中應會把衝突控制在「嘴砲」程度,因此最糟的狀況「中國攻台」今年不太可能發生。

然而,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執行董事詹寧斯(Peter Jennings)等人認為,一旦冬奧結束,習近平不必再「施展魅力」,他很有可能效法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對烏克蘭「以戰逼和」戰略,對台灣施加更大壓力,甚至是武力統一台灣。

(更多相關新聞:美國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警告:北京冬奧後 美2024年總統大選前 共軍恐犯台

緬甸、阿富汗內亂綿綿無絕期

2021年2月政變以來,緬甸軍政府大舉鎮壓反對勢力,造成平民嚴重傷亡,近日傳西北部欽邦(Chin state)近600棟建築物遭毀、東部克耶邦(Kayah State)去年12月的平安夜甚至發生屠殺。

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統計,軍政府掌權以來,已有1398人被殺害、1萬多人被捕,實際數字則可能更高。

原民主政府的官員組成「全國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聲稱自己才是合法政權,再加上其他武裝團體,和軍政府打起內戰。

另一方面,伊斯蘭武裝組織「塔利班」(Taliban)2021年8月控制阿富汗後,出現嚴重人道危機。

西方國家凍結阿富汗政府的海外財產、實施經濟制裁並停止外援,發不出薪水的塔利班政府的經濟、金融和基層行政部門近乎癱瘓,嚴重旱災更讓情況雪上加霜。

阿富汗社會依然動盪不堪,法外處決前朝官員及公務員的「秋後算帳」時有所聞,塔利班政府高層幾乎都是普什圖族(Pashtun)也埋下種族衝突再起的引線,同時塔利班還得應付伊斯蘭國(ISIS)分支的恐怖活動。

烏克蘭仍是歐洲火藥庫

由於2014年爆發克里米亞(Crimea)危機,2015年後烏克蘭幾乎年年被ICG點名,不過是處於「吊車尾」這種還算安全的位置。

然而,烏克蘭2022年頓時衝上榜首,俄羅斯使否會再揮兵侵略該國東部,目前仍不明朗。2021年烏俄關係再度變得緊繃,普丁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停戰協議破局,而普丁年初、年底接連對烏克蘭東部邊境增兵。

普丁一方面不滿烏克蘭違反《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s),並未給予東部分離主義地區自治權,另一方面,強烈反對烏克蘭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愈走愈近。

2021年光12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普丁就烏克蘭問題通了兩次電話,而美俄雙方官員預計1月10日將在日內瓦會面。

(更多相關新聞:俄羅斯兵臨烏克蘭意在「以戰逼和」 輕啟戰端恐落入歐美「消耗戰略」

伊朗要求審判川普,否則「展開報復」

中東的伊朗、以色列和葉門是另一戰場。拜登雖主張重啟「伊朗核協議」但進展甚微,據悉該國製成核武的時間已從6年前簽定協議時的12個月,縮短至3-6週。

去年6月起伊朗由鷹派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等人掌權,1月3日前伊朗革命衛隊「聖城軍」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逝世兩周年之際,兩架自殺無人機意圖襲擊伊拉克的美軍基地但遭擊落,伊朗揚言若不審判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將展開報復。

儘管雙方軍事科技具有顯著差距,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去年爆發10年來最激烈衝突,兩國制解決方案看來不可行,和平進程談判長期停滯。

而葉門內戰儘管不再吸引國際關注,但沙烏地阿拉伯聯軍支持的政府軍與親伊朗叛軍「青年運動」(Houthi)的戰鬥恐將繼續惡化。

不到半年,2名海地領導人接連遇刺

我國在加勒比海的邦交國海地依然苦於政治動盪及自然災害,去年7月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ise)在自宅遇刺身亡後,緊接著8月發生規模7.2強震,今年1月1日總理亨利(Ariel Henry)的車隊又遭槍手襲擊。

相隔不到半年,兩名海地領導人接連遇刺。亨利無礙,但當地媒體指一人死亡、兩人受傷。

至於非洲,衣索比亞總理阿比(Abiy Ahmed)的政府軍與泰格瑞省(Tigray)叛軍繼續作戰;伊斯蘭國民兵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青年黨(Al-Shabaab)也在馬利、尼日、布吉納法索等國持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