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的第二階段劇本:從基礎設施轉向貿易、軍事合作

國際

從2013年中國正式提出「一帶一路」計畫開始,大量資金湧入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項目,企圖打造數條由中國主導的貿易路線。然而近年來因為「新冠疫情」和「債務陷阱」兩大因素,許多基礎建設項目陷入停擺困境。中國方面也意識到這種大規模投資單一項目的風險,並開始調整投資方向,轉往貿易、金融、軍事領域的進行合作,「一帶一路」計畫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劇本

新冠疫情重挫中國海外投資野心

正當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看似穩步前行,一條由中國主導、跨越全球的貿易路線即將成行之時,2019年末開始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卻重挫了中國拓展計畫的野心,且該計畫可能因此錯失發展的最佳時機。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出現第一名新冠病毒確診病患,隨後疫情開始從中國蔓延至全世界,各種變種病毒層出不窮,即便到2022年初的今天,全球疫情依舊沒有完全消退的跡象。而伴隨而來的人力短缺、供應鏈危機、能源價格提高等問題,讓中國在全球各地的「一帶一路」項目充滿變數。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大衛·阿拉斯(David Arase)教授表示,中國在後疫情時代將會減少了計畫的貸款金額,因爲中國需要資金來維持自身經濟增長,並加大投資關鍵技術以擺脫美國對其技術的箝制鉗制。

根據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Greenfdc)的統計,「一帶一路」的海外投資金額在2015年達到1260億美元高峰,此後便一路減少,到2020年時僅剩470億美元。Greenfdc認為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是造成中國減少海外投資的主因,然而國際上部分學者則另有看法。

(更多相關新聞:「一帶一路」是習近平長期執政的戰略規劃?

項目停擺、債務恆生,中國同樣受難

近年來國際間開始不斷出現對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質疑聲浪,認為中國利用高利貸計畫,誘使窮國成為其經濟附庸,並稱該計畫為「債務陷阱」。

例如南亞島國斯里蘭卡,在2021年傳出因無力處理債務,只能將該國南部的漢班托塔港租借給中國長達198年。而泰國近期也否決了原訂由中國承擔建設的鐵路項目,決定改由泰國自行出資50億美元建設。

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在2021年10月發表了一份長達166頁的「一帶一路」研究報告,指出由於許多中低收入國家並未公開確切的債務數字,該計畫的隱藏負債可能高達3850億美元,其中38個國家的主權債務已經超過該國GDP的10%。

這種債務橫生的問題不只讓債務國陷入泥沼,作為債權國的中國也同樣深受其擾。大量的壞帳無法回收,貿易路線無法成行,都讓中國的大量投資打了水漂。

北京當局意識到這種政策方向正面臨風險,將造成外匯儲備減少、困境項目增加、呆帳金額暴增等問題,開始採取減少並嚴厲審查海外投資,並改變投資的方向。

海外投資重心轉向產業、金融、軍事合作

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為止,全球165國家共13,427個「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中,有35%的的項目發生施作困難,7%的項目因為醜聞、爭議等事件而有違約情形發生。

美國學者Brad Parks表示,許多建設項目發生爭議的原因,正是因為項目投標沒有經過競爭,政府只跟中國政府獨自談判,容易讓人民、反對黨及媒體產生疑慮,進而要求全面檢討項目內容,甚至可能造成該國的政權更替。

「債務陷阱」被受質疑,再加上新冠疫情使得全球原物料及勞動力缺乏,中國的海外投資開始不再限於大規模、高金額的基礎建設,而是延伸至商業、金融、貿易、技術等社會層面的合作。

大衛·阿拉斯教授表示,基礎建設只是中國用來深入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橋頭堡,其最終目的是主導該國可盈利的行業,包括商業、投資、金融、技術及物流等領域。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發展到沒有中國企業或資金就無以維繫的地步時,該國政府可能就必須在政策、立場等方面迎合中國的要求,甚至可能與被迫與中國的軍隊或安全部門進行合作,以配合保護中國在海外的資產安全。

(更多相關新聞:不再大撒幣!中國緩步退出巴基斯坦「一帶一路」項目

過去20年,非洲從中「受惠」1430億美元

若要找出最能凸現中國「一帶一路」計畫成果及困境,那非洲諸國無疑是最佳範例。中國早從1960年代便開始涉足投資非洲的基礎建設,2000年開始舉辦三年一度的中非合作論壇(FOCAC),雙方在貿易、金融、建設、技術方面由著長年的合作關係,且大部分是由中國扮演資金及技術提供者的角色。

而在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計畫後,非洲無疑成為「受惠」最多的區域。非洲54個國家中,有46個是「一帶一路」計畫的合作成員。據統計從過去20年間,中國對非洲的投資高達1430億美元。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峰中,習近平親自宣布將加大對非投資,金額高達600億美元,還保證未來三年內民間對非州的投資每年不少於100億元。

雖然近年來因中美貿易戰、疫情、政局不穩等原因,中國對非洲的投資金額不如預期,2020年僅剩下33 億美元,許多項目面臨資金斷裂而停擺處境。但中國與非洲建立的長期關係,早已不僅止于投資及貿易關係,還深入軍事戰略層面。

合作深入國家骨髓,中非立場漸趨一致

現今在非洲沿岸,由中國負責建設或實際掌控的港口就高達33個,遍佈28個國家。2017年時,中國更在東非小國吉布地建立了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掌控了從阿拉伯海進入紅海的咽喉。

而研究指出,中國為非洲國家的政治家、幕僚、軍官及國安人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培訓機制,用以宣揚中國治理模式的效用。有25個非洲國家的政軍人員接受過相關政治培訓,其中5個國家在境內更直接設有中國出資的培訓機構,另外有12個國家使用了中國提供的數位監控系統,來確保國內的政局穩定。

如此多方面深度的合作,帶來的結果就是中國與非州各國在諸多國際議題的立場態度都相當一致在2020年,有22個非洲國家聯名致函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表示支持中國在新疆的政策。布吉納法索的駐華大使Adama Compaoré就曾表示,「一些西方勢力試圖炒作新疆的人權問題,這種對中國的無端攻擊實際上別有用心」。而另外也有25個非洲國家聯名致函該理事會,表示支持中國對香港《國家安全法》的制定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