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金成心肌梗塞驟逝》多發生在50歲以上族群...營養師:「鈉」含量攝取是預防關鍵

醫療保健

知名導演明金成,曾參與演出多部膾炙人口的偶像劇,如《麻辣鮮師》、《我的祕密花園》,2017年與圈外女友結婚。

上個月才喜迎龍鳳胎的明金成,8日陪伴老婆坐月子時卻突然心肌梗塞,緊急送往台北國泰醫院,搶救後仍宣告不治,享年51歲,消息一出後震驚演藝圈,也讓「心肌梗塞」議題再度被關注。

國健署指出,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之一,但年輕族群如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也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族群。依據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6%,40歲以上更達38%,高血壓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醫師也強調,心血管疾病大多發生在50歲以上族群。

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時常伴隨有胸口疼痛、胸痛廣泛性疼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飲食是否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關鍵因素?民眾該如何注意避免憾事發生?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不運動者若患新冠...死亡率高2.5倍》醫管師:年後開工靠「運動金字塔」 居家也能練核心 )

想預防心血管疾病?營養師:避免吃重鹹是第一步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先指出,冬天為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低溫容易增加血管收縮的機率,使血管變細,也使得血壓容易增高,導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因此在寒冷的冬天穿著足夠的衣服保暖相當重要。」

此外,潘富子也提醒,飲食上也需多加留意「鈉」含量的攝取。

潘富子解釋,飲食中吃下過多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壓若控制不佳易導致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想預防高血壓或已有高血壓問題的民眾,避免吃重鹹是第一步!」

她指出,依據2005-2008年、2010-2011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我國各年齡層民眾的鈉攝取量都已超過每日建議量,且有「男多於女、少多於老」的趨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國中、高中以及青壯年(19-30歲) 男性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4,899毫克、4962毫克及4,494毫克,已達每日建議值的2倍以上;依照衛生署建議國人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每1克鹽含400毫克的鈉。

上個月才喜迎龍鳳胎的明金成,8日陪伴老婆坐月子時卻突然心肌梗塞。(圖片來源/明金成臉書)

「5大高鈉食物」恐引發高血壓

潘富子表示,現代人因生活忙碌,飲食方式講求快速、方便,也隨著冬季氣溫明顯驟降,飲食也會因為了取暖也有些改變,她整理5大高鈉食物,提醒民眾在攝取上必須留意食用份量:

1. 調理包

潘富子指出,以一包市售的紅燒牛腩調理包來看,一包約200公克,其中鈉含量就高達約1,371毫克。若一天三餐中,吃2次用調理包當主食,其鈉攝取就已超過當日攝取量。

2. 泡麵

潘富子表示,泡麵的鈉含量不容小覷,以市售的袋裝花雕雞麵來看,一小袋的花雕雞麵鈉含量也高達1,200毫克,整份吃下去相當於已吃下當日鈉攝取量的一半。

營養師表示,泡麵的鈉含量不容小覷。(圖片來源/photoAC)

3. 火鍋湯底

火鍋湯底內的鈉含量也是相當驚人。以國人熱愛的麻辣火鍋湯底來看,一碗(200c.c.)鈉含量約1,255毫克,超過當日鈉攝取量的1/2。潘富子提醒,冬季還是可以開心吃火鍋,但湯底盡量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不僅減鹽也可降低熱量的攝取。

4. 醬菜

冬天裡喜愛的食物還有來碗熱呼呼的粥,白粥的鈉含量雖然不高,潘富子要提醒的是吃粥用的配菜,常以醃漬、罐頭做為保存方式,而製作過程中就會加入大量的鹽,相對食物的鈉含量也提高。以市售的醬瓜來看,一罐醬瓜的鈉含量也有1,765毫克,鈉含量也是相當高,提醒民眾千萬別因爽脆口感一口接一口,而忘了控制份量。

5. 豆乳醬

國人在冬季裡喜愛用食補的方式做為取暖,民眾在吃薑母鴨、羊肉爐時通常都會搭配豆乳醬一起食用。100克的豆乳醬料,其中鈉含量更是驚人,高達2,945毫克。潘富子提醒在享受美食時,醬料的份量千萬要斟酌食用。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日本福島食品解禁》風險可忽略?毒物專家:首選「這類食品」較安全 )

「5高危險群」疫情宅家更要注意心肌梗塞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心血管疾病大多發生在50歲以上族群,而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且嚴重的心臟疾病。「當供給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被血管內的斑塊阻塞,導致瞬間氧氣和養分無法輸送到它所供應的心肌細胞,造成心臟組織永久受損壞死,嚴重時可能會發生休克或死亡。」

若發生疑似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錢政平急籲請民眾務必牢記分秒爭取時間並盡速就醫,也點出若有以下5項健康問題者,千萬要留意,以降低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及對生命的威脅:

1. 高血壓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血壓高者發生心臟血管疾病危險性的估計與分類,高血壓是心臟血管疾病最要的危險因子。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逾26%,40歲以上更達38%,高血壓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若長期高血壓且未按時服藥,一旦發生血壓突然升高,就容易引發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大多發生在50歲以上族群,定期注意血壓相當重要。(圖片來源/HiCphotoAC)

2. 肥胖

當腹部過度肥胖、內臟脂肪多,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肥胖也容易引發高血脂以及高膽固醇症,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升高,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BMI數值介於18.5-24之間為健康體態。腰圍則是,成年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

3.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易引發大小血管病變,當冠狀動脈開始出現硬化、血管阻塞,導致造成心臟缺氧,引發心肌梗塞。

4. 抽菸

菸含有尼古丁等物質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進而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美國CDC就曾發表過菸害報告,直指男女性吸菸者比非吸菸者有高達2-7倍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5. 家族病史

家族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史者,發生心血管疾病會比一般人風險來的高。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與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也共同強調,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持續延燒,慢性病患於疫情期間,因宅在家中往往飲食增量、運動減少、服藥不規律及延遲就醫,造成風險大幅上升,心肌梗塞可能因此增加。建議病人應積極遵循醫囑用藥、控制健康指數,除避免心肌梗塞發作,萬一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後也降低發展成重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