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風雲變色 保護主義興起 德國經濟部長一句話讓環球晶併世創案劃下句點

半導體

環球晶(Globalwafers)1日宣布收購德國世創(Siltronic)案失敗,相當於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德國最大財經媒體《商務日報》(Handelsblatt)報導了環球晶執行長徐秀蘭對德國媒體的說法,還揭露了併購案真正失敗的關鍵,和台灣媒體的報導略有出入。

德國世創(Siltronic AG)是該國第三大半導體公司,也是全球第四大矽晶圓廠,環球晶則排第三大,如果此收購案成功,環球晶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矽晶圓廠,可惜在交易截止日之前,德國經濟部沒有批准,事實上,在《彭博社》引述所謂「消息人士」透露此案將破局之前,德國的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早已公開反對此案。

綠黨出身的德國經濟部長,公開反對此購併案

德國《商務日報》在1月26日的報導指出,出身自綠黨的羅伯特‧哈貝克表示,晶圓是德國在未來維持技術領先的不可或缺一部分,通過收購案,不符合政策。這也是為什麼環球晶在和德國經濟部談判過程中,即便做出很大的讓步,提出給德國政府黃金股,但仍遭拒絕。

截止日到期之前,《商務日報》報導,環球晶執行長徐秀蘭語帶「威脅」的說,如果此案不通過,環球晶將在其他夥伴國家投資,例如美國,即便外界對此併購案不看好,但她對《商務日報》說,「我們為所有的疑慮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包括股權回購,有志者事竟成。」

(更多新聞請看:歐盟推「歐洲晶片法」 目標2030晶片市占率翻倍 歐洲媒體高喊「歡迎台積電」

歷經14個月審查,全球半導體情勢丕變

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規定的2022年1月31日交易截止日到期,德國政府針對此案已進行了長達14個月的審查。

在審查的這段期間,全球歷經半導體大缺貨危機,歐美日等各國對於自身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都出現重大調整,加上去年下半年德國還歷經大選,內閣出現大變動,德國總理也從執政數十年的梅克爾換成新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

就在蕭茲上任後不久,來自綠黨的經濟部長哈貝克就對環球晶購併世創案做出「不回應」決定,使得該案最後自動失效,環球晶因此得付給Sitronic 5000萬歐元的交易終止費。

德國保護主義興起,比歐盟更早喊出晶片市佔20%目標

不只是台灣業者,德國近年已經驚覺許多企業慘遭中資併購,技術外流,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已接連否決掉好幾筆的中資、或有中資背景的企業收購德國公司案,環球晶因為收購對象是德國僅次於阿爾卡特、蔡司卡特的第三大半導體企業,因此引起外界更多關注。

事實上,「歐洲自製晶片」、「打造歐洲半導體中心」的主張,早已成為德國政府的主流政策,雖然歐盟在8日拋出「歐洲晶片法」誓言在2030年的時候,歐洲在全球晶片供應中市佔率要達到20%的目標,在去年,剛上任不久的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早就公開喊出歐盟「2030年到20%」的目標。

德國政府近年喊出把原位於東德的薩克森自由邦(Free State of Saxony)首府– 德勒斯登(Dresden)打造成「德國矽谷」,並對阿爾卡特最新的設廠計劃進行補貼。

世創對德國媒體說,環球晶應該出更高價錢

此外,雖然中方亦是影響併購案是否通過的環節之一,但德國《商務日報》在1月26日的報導中指出,中方沒有反對,其他德國媒體報導,中方有提出附帶條件,就是環球晶吃下世創之後,必須維持對中方的供貨,以及在6個月內出售相關的晶圓設備。

有媒體報導是未通過德國反托拉斯(反壟斷)部門的批准導致失效,然而,德國聯邦反壟斷機構在2021年9月初審就對該案沒有意見。

比較意外的插曲是,世創的負責人Christoph von Plotho事後對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n Zeitung)嫌棄,指出環球晶開出來的每股145歐元太低。

謝金河指「德中玩兩手策略」,將影響台積電是否赴歐設廠

世創負責人表示,「因為矽晶圓價格看漲,還有世創正在新加坡建造新工廠,我們已經與客戶簽署了數十億美元的訂單,這個新工廠可以提高市佔率,」因此環球晶應該要出每股高於145歐元的價格。

然而環球晶併購破局,已在半導體界掀起一陣波瀾,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環球晶併世創破局乃因「德和中玩兩手策略」,並將影響台積電赴歐設廠。

謝金河表示,環球晶併世創案公文旅行一年多,最後卡在中、德兩國,他在臉書上說,「據了解,國內外交部門也很積極和德方溝通,最後仍由德國扮黑臉出面否決此案,但這個動作也可能影響後續台積電是否到德國或歐洲蓋廠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