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境內有15座核反應爐 普丁進軍車諾比核災2.0陰影再現

國際

本文作者為:雷伯格(Bennett Ramberg),前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局(U.S. Department of State's Bureau of Political-Military Affairs)外交事務官員,著有《核電廠作為敵人的武器》(Nuclear Power Plants as Weapons for the Enemy)。

註:本文撰寫於2月24日俄羅斯正式對烏克蘭開戰之前。

俄軍在烏克蘭邊境大規模動員,歷史上早有各種令人擔憂的先例,但如果克里姆林宮(Kremlin)是在現在扣動扳機,將面臨過去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時未曾遭遇的風險:15座核反應爐。它們分布在烏克蘭境內4個地點,供應該國50%能源需求

這些核反應爐隱藏著令人畏懼的「鬼怪」,如果這些設施被擊中,它們恐成輻射性地雷,而俄羅斯自己也會因此成為風載輻射碎片的受害者考慮到烏克蘭核反應爐的脆弱性,及其遭戰爭破壞後可能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傷害,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當然應重新考慮烏克蘭是否值得一戰。

(更多相關新聞:普丁部分撤軍》烏克蘭危機紓緩 油價下挫 台股強彈重回萬八

戰爭下的核災陰影

發電廠是現代衝突中常見的攻擊目標,因為摧毀發電廠能影響一國是否能繼續參戰。但核反應爐不同於其他能源,其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且可藉由多種途徑釋放至環境中。舉例而言,空中轟炸或砲擊能破壞核反應爐的安全殼廠房、切斷保持其核心穩定的重要冷卻管線,而透過網路攻擊、破壞廠外電源中斷核電廠營運,也能達成相同效果

上為烏克蘭核電廠分布圖,紅點為正在營運,紫點為已經關閉(車諾比),黑點為還在建設中。(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如果反應爐核心融化,爆炸性氣體或輻射碎片就會噴出安全殼結構,而一旦進入大氣層,廢液遍布範圍將高達數千英里,從微毒到劇毒的各種輻射性元素將傾洩在城市和鄉村;而且如果「用過燃料貯存池」著火,核廢料將能造成更嚴重的破壞。

輻射性落塵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多少人暴露其中,以及輻射性元素的毒性。聯合國車諾比論壇(UN Chernobyl Forum估計,1986年的車諾比核災會在未來50年導致5000多人因癌症死亡,但一些環保組織認為該預測是嚴重低估可能的死亡人數。事實上,事故發生後短短幾年便出現數千個甲狀腺癌病例

考慮到我們正身處導致數百萬人死亡的疫情之中,核反應爐爆炸可能造成的死亡數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但這種想法是不合理地誤解風險。車諾比核災後,為了減少民眾從地面吸收到的輻射,蘇聯當局不得不重新安置數十萬人,且大片農田和森林被迫休耕數十年。

多達60萬名「清理人員」(liquidator)被派至反應爐內部及周遭清理現場,而工程師在反應爐建築上方蓋了一座「巨型石棺」,以遏制輻射進一步外洩。數百萬人蒙受心理創傷,約700萬人獲得社會補償最終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美元。另一方面,日本仍在計算2011年福島核災造成多少千億美元損失,而該事故所洩露的放射性物質僅是車諾比核災的十分之一,絕大部分排入了海洋。

戰爭會提高這些風險,因為核反應爐的工作人員恐因害怕槍擊或轟炸而逃離核電廠,然而他們可能正是能減輕輻射外洩程度的人。如果反應爐剛好位於混亂的戰場中心,急救人員甚至可能無法進入,徒留不明所以的人們自己在謠言滿天飛的汙染區驚慌失措地徘徊。

烏克蘭爆發核災俄羅斯也跑不掉

戰事告一段落後,烏克蘭將承受所有核災都會帶來的長期影響。而正如車諾比核災所證明得那樣,烏克蘭不會是唯一的受害者,外洩的輻射物質不受國界限制,就在隔壁的俄羅斯可能成為放射性氣溶膠沉澱匯聚的地方

有車諾比核災前車之鑑,大家或許認為俄羅斯會避免攻擊正在運行的核反應爐。雖有少數例外,但迴避核電廠的確是歷史常態。1980年代以色列曾襲擊敘利亞伊拉克疑似用以製造核武的工廠,而伊拉克轟炸過伊朗布什爾(Bushehr)的兩座核反應爐,但上述工廠當時都還在建設中。

也曾有國家考慮攻擊正在運行的核電廠:巴爾幹半島戰爭初期,塞爾維亞曾權衡轟炸斯洛維尼亞的克斯科(Krsko)核電廠,2020年高加索戰爭中亞塞拜然也考慮過攻擊亞美尼亞的梅察莫(Metsamor)核電廠。

但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得以避免核災爆發並非出於理性,而是「好狗運」。例如90年代波斯灣戰爭期間,伊拉克欲以飛毛腿飛彈(Scud)攻擊以色列狄莫納(Dimona)的核武級反應爐但以失敗告終,同一時期美國轟炸了巴格達(Baghdad)郊外的圖瓦薩核研究中心(Tuwaitha Nuclear Research Center)一座研究型小反應爐。

2014年俄羅斯入侵、併吞克里米亞(Crimea)後,烏克蘭愈發擔心自家核電廠的脆弱性,由於擔心進一步衝突恐導致核反應爐遭襲,烏克蘭呼籲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和核子安全高峰會(Nuclear Security Summit)協助它加強防禦。然而不幸的是,根本沒有任何防禦能抵擋俄羅斯的轟炸。

不能老是依靠「好狗運」救世界

轟炸核電廠是否是連普丁都不會跨越的「地雷區」?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令人有理由感到憂慮。阿富汗、車臣和敘利亞戰爭中俄軍很少遵守常規邊界,而且戰爭局勢變幻莫測。槍砲不長眼、士兵們會犯錯,有時他們在戰場上也會無視限制。

2017年3月26日,伊斯蘭國(ISIS)控制的敘利亞塔布卡水壩(Tabqa Dam)遭到轟炸就是個典型案例。這座水壩有18層樓高,負責擋住幼發拉底河上游一座25英里長的水庫,摧毀水壩將淹死下游數萬名無辜民眾。然而美國飛行員違反嚴格的「轟炸禁令」、無視保障措施,還是對這座水壩投彈。所幸那顆碉堡剋星炸彈(bunker-busting bomb)並未引爆,「好狗運」再次挽救局勢。

克里姆林宮應能從中學到清楚的教訓。入侵烏克蘭可能造成的輻射災難不僅衝擊該國,也會影響俄羅斯本身,而沒有哪場戰爭值得這樣去冒險。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