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公布月薪資平均逾5.57萬元 立委轟:繼20元蚵仔麵線之後另一傑作

社會議題

每當官方的薪資統計出爐,總讓不少年輕人覺得活在平行時空,日前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3211元,較前年增加1.93%;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更高達5萬5754元,較前年亦增2.94%。

不過,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卻指出,去年整體平均薪資僅3萬7213元,更出現5年來首度下滑,加上受到通膨影響,造成「類貧窮」的感受越來越深刻。

今(21)日國民黨立委林奕華也批評,「這是繼蚵仔麵線20元之後,政府離人民太遠的實際印證」,其實主計處同一份報告中也提到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4%,為何政府不做好檢討,而「拿美麗的數字,拚命做大內宣」。

立法院新會期將於25日開議,國民黨團今天召開記者會,黨團總召曾銘宗質疑,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6.28%,實質經常性薪資卻是負成長,經濟成長結果誰拿走了?並表示,政府如提不出解決低薪的可行方案,國民黨團會代位提出,確保勞工權益。

人比人氣死人,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落差最大達11.8萬

曾銘宗指出,雖然去年經濟成長率6.28%,但經常性薪資竟然負成長,低薪問題根本沒有解決,更嚴重的是,2020年受雇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共有914.4萬名受雇者低於3萬元,占整體受雇者的30%,月薪不到4萬元者占64%。

曾銘宗表示,低薪問題不但造成年輕人不敢結婚、生小孩,更買不起房子,最重要的是人才大量外流,對國家經濟的重大衝擊已經屬於國安的問題。

林奕華指出,2021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受到通膨影響,實際年減0.04%,從行業別來看,除了製造業、出版影音傳播資通業、金融保險業外,其他行業別薪資都是負成長;其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4.74%為最嚴重,為甚麼政府不拿出來做檢討呢?

就行業別觀察,2021年全體受雇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為5萬5754元,其中以海洋水運業最高14萬7586元、金融服務業12萬2233元居次,證券期貨及金融輔助業則以11萬4546元,拿下第三名,不過對比美髮及美容美體業僅2萬9888元、其他汽車客運業(主要為遊覽車)2萬9261元,數字落差可說是相當大。

林奕華質疑,越來越M型化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她批評,政府美化數字只是在勞工傷口上撒鹽。

副書記長謝衣鳳則點出造成我國低薪問題的三大原因,第一、企業盈餘分配問題,企業老闆很少將盈餘分享給員工。

她指出,從主計總處公布的數字顯示,受雇人員報酬佔GDP的比例從1992到2020年,30多年已經倒退6%,代表雖然每年經濟都有成長,但勞工享受的部分越來越少,2018年央行總裁楊金龍就曾建議政府要從稅務及補貼方面,來提高企業給員工加薪的誘因,但是我們的政府都沒有後續的相關法令及行政作為。

經濟成長的成果去哪了?曾銘宗:應用租稅手段要求企業加薪

曾銘宗也指出,過去政府用租稅的手段來協助產業發展,但他們的經濟成果誰拿去了?應該用租稅的手段要求這些企業來加薪,才是有道理。

第二、台灣勞工結構以服務業為最主要,在2020年服務業的GDP規模達到12.1兆元占整體產業61%,就業人口達687.9萬,占整體就業人口60%,但是服務業的薪資相較比東南亞國家而言來得低。

謝衣鳳認為,應加速服務業產業化,將台灣過剩的資金導入服務業,可參考南韓的醫療、影視、觀光等高附加價值產業,和新加坡金融相關產業的鬆綁,讓外資導入台灣金融產業,帶動金融業薪資高水平。

最後,謝衣鳳指出,教育政策失能也是成低薪問題之一,近30年來廣設大學,但是這20年來大學畢業生的薪資卻僅增加1803元,這表示教育政策並沒有與產業政策相互結合,她認為,唯有教育政策改變加上產業政策鬆綁,才能夠有效改變青年就業問題及整體勞工的低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