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核爆77年後 俄烏戰爭致日俄關係緊張 日本反核武出現鬆動

國際政治

本文作者為:伊藤隆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東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GRIPS)資深教授,曾任前日本財政大臣特別顧問。

前情提要:

日本前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現為自民黨宣傳本部長)24日警告,如果各國對俄羅斯放寬經濟制裁,恐導致中國低估國際回應、決定武力犯台。

俄烏戰爭使日俄關係急轉直下。日本加入西方陣營制裁俄羅斯,俄軍軍機、軍艦頻繁在日本周遭活動,21日莫斯科宣布退出與東京的「二戰和平條約」及千島群島(含雙方具領土爭議的北方四島)聯合經濟開發項目談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罕見震怒,表示「這極不公平,我方完全無法接受」。

從防衛到能源,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全歐洲激起對安全的全面反思。然而俄烏戰爭對東亞安全可能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台灣和日本,卻遠沒有那麼受到關注,儘管東亞正在發生的轉變或許會和歐洲的改變一樣深刻。

俄烏戰爭遠在天邊但確實為東亞帶來風險,中國正密切關注這場衝突以及西方的回應方式。如果俄羅斯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如果各國制裁(日本同樣在制裁之列)施持續得夠久足以重挫其經濟,中國或許不敢貿進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或至少會等到他能確定自己經濟無虞。

然而如果俄羅斯因侵略而嚐到甜頭,得以在基輔建立魁儡政權、西方制裁又相對迅速地退潮,中國或許就會勇於對台灣施加更大壓力,甚至一有機會就進攻台灣。如果中國這麼做,日本很有可能會被拖進這場衝突,畢竟中國1970年代起聲稱擁有主權的尖閣諸島(台灣及中國稱為釣魚台)離台灣不到225公里。

假設「人人都愛好和平」的日本憲法已不合時宜

如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2021)年12月所言,「台灣出事就是日本出事、日美同盟出事」。不過美國對俄烏戰爭的回應,讓許多日本人相信日美同盟必須再進一步強化,而且日本國安不能只依靠美國

這代表日本國安某些核心原則必須重新考慮──就讓我們從「和平憲法」談起。日本憲法是二戰後同盟國佔領日本期間,在美國將軍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監督下起草,目標在於確保日本不會再次成為其他國家的威脅。

日本戰後的和平主義記載於憲法第9條:「日本人民衷心希求以正義和秩序為基礎的國際和平,永久放棄根據國家主權權利發動戰爭,以及將動武和威脅動武當作平息國際紛爭的手段」,因此「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力。不承認國家之交戰權。」

韓戰期間為了讓日本擁有自衛能力,對憲法第9條的解釋比較寬鬆。1954年日本在新《自衛隊法》下建立了有限的陸海空軍力。

然而,日本憲法基本上是假設「日本不會受到『必須顯著建軍以因應』的威脅」。如同它在前言所說,「我們日本人民祈願恆久和平,我們已深切感受到支配人類之間關係的崇高理想,決定『信賴愛好和平之世界諸國人民的公正和信義』,以保自身安全和生存」(雙引號為作者所加)。

日本也怕美軍介入來得太遲

換句話說,如果日本維持非軍事狀態,其他國家就不會受日本威脅、也不會攻擊日本──日本許多左派人士經常呼應這個邏輯,指去軍事化(demilitarization)和中立是和平的準則。

然而正如俄烏戰爭所示,並非所有世界諸國人民──或者說至少他們的領袖──都「熱愛和平」。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不僅無情地轟炸平民區,衝突之初甚至宣布俄軍核威嚇部隊進入高度警戒的備戰狀態。

普丁這項宣告使大半個世界緊張起來,但尤其在日本引起共鳴──日本可是唯一承受過核武攻擊的國家,長期以來一直反對任何核武的存在。但更多國家持續致力發展核武,經常對日本海試射導彈的北韓就是其一。

烏克蘭不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而且1994年後便缺乏核威攝能力。尤有甚者,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已經挑明,他不願冒險和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衝突,例如在烏克蘭建立禁航區。這讓人不禁擔憂,如果日本遭到核武威脅──不管是來自俄羅斯、中國或北韓──美國是否也會拒絕保衛日本?當然,《美日安保協議》下美國承諾保衛日本,但日本不知道美國是否會在一切太遲之前遵守這項承諾,以及遵守到什麼程度

考慮到這點,執政黨自民黨試圖修憲以明文闡述日本具有採取自衛行動的權利,並承認自衛隊的存在。就連鴿派的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表達支持,表示他會推動眾議院討論修憲案

核爆77年後,日本對核武態度出現鬆動

此外,以安倍晉三為首的一些人倡議擴充《美日安保條約》,納入北約的「共有核武器」(Nuclear Sharing)協議。對於半個多世紀前誓言永不製造、擁有、存放核武的國家而言,這項提議具有高度爭議性。如果這是在1970年代提出,絕對會激起鋪天蓋地的批評聲浪。然而,儘管岸田文雄表示其內閣無意改變日本對核武的立場,一些自民黨政治人物現在願意對此展開相關討論

這場辯論會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世界各國使俄羅斯付出的代價。如果普丁入侵烏克蘭卻能安全下莊,在沒有付出沉重和長期經濟代價的情況下達成妥協,日本將有動機採取更激進行動以確保自身安全。這個意義上而言西方對制裁的承諾,對亞洲穩定同樣具有重要影響。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