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俄烏戰爭受肯定 為何拜登民調依然毫無起色?

國際

本文作者為:古布成(Charles A. Kupchan),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國際事務教授、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時曾擔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歐洲事務高級主管(2014-2017);2020年新著作為《孤立主義:美國致力與世隔絕以自保的歷史》

3月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美國─歐盟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所展現的團結表明,西方重新找回活力。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持續進攻烏克蘭,而大西洋民主國家的回應不僅令人印象深刻,也有點出乎意料──武裝烏克蘭、加強北約東翼並經濟制裁俄羅斯。

歐盟國家沒有拒絕移民,反向數百萬烏克蘭難民敞開大門;美國國會再現華府消失已久的兩黨友誼。美國史丹佛大學日裔政治學教授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甚至預測「新生的自由」將「讓我們擺脫對全球民主陷入衰落的恐懼」,福山甚至補充,但願「由於勇敢的烏克蘭人,1989年的精神將持續下去」。

現在下定論恐怕還太快。困擾大西洋民主國家的政治弊病可能不再登上新聞標題,但它們並未消失。俄羅斯的入侵無疑為西方敲響警鐘,但新冷戰的前景本身,並不能自動治癒美國和歐洲的反自由主義傾向和政治失靈

西方陣營小心!回防以免自家著火

事實上俄烏戰爭可能對經濟造成外溢效應,從而引發政治反彈,因此美國和歐洲都必須繼續聚焦維持國內秩序,同時確保在烏克蘭發生的悲劇獲得應有的資源和關注

冷戰時期,蘇聯威脅催生的政治紀律確實有助於緩和美國兩黨在外交政策上的衝突,今日美俄軍事競爭的新前景同樣正在恢復兩黨在治國上的跨黨派中間路線

左派的民主黨不再要求削減國防預算、迅速且全面讓化石燃料退場,而共和黨的鷹派和新孤立主義派緩和了他們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批評,普遍支持他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回應。

然而這種兩黨合作的回歸,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冷戰時期,美國兩黨合作不僅奠基於蘇聯威脅,還在於「中間主義」(centrism)這個受到國內社會普遍繁榮所支持的意識形態。然而,經濟長期不穩定以及不平等日益嚴重,導致美國政治的中間派減少,意識形態緩和的趨勢已讓位給苦澀的的政治兩極化

中間派式微說明了2001年911恐怖攻擊之後兩黨合作迅速消失的原因,也解釋了為何俄烏戰爭引起美國關注前夕,美國知識份子還在辯論爆發內戰的可能性。根據2021年年底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64%的美國人擔心美國的民主「面臨危機,有失敗的風險」。

應對俄烏戰爭受肯定,拜登民調仍低迷

如今,美國40年來最高的通膨率正在加劇國內重返反自由政治泥淖的風險拜登對俄烏戰爭的處理相當不錯,然而他的支持率仍相當低迷,主因之一就在於能源及食品價格上漲(編按:根據民調網站FiveThirtyEight數據,2月底俄烏戰爭開打時拜登支持度為42.1%,4月5日為41.4%)。

美國11月期中選舉將至,共和黨對拜登支持不足,恐會重現黨派對立。儘管共和黨的新孤立主義派目前在國會可能相對安靜,它在共和黨基本盤中仍獲得強力支持,隨著西方主導的對俄制裁可能開始傷害到美國消費者,這一派人可能重新站出來。

考慮到反自由民粹主義在美國捲土重來的可能性,拜登政府亟須繼續推進其國內議程。投資基礎建設、教育、技術、醫療保健和其他國內項目,是緩解選民不滿情緒、重振陷入困境的中間派的最佳途徑,例如拜登3月底提出5.8兆美元預算案,就是朝正確方向邁出一步。

歐洲也應在專注俄烏戰事的同時,密切關注其本土戰線。儘管歐洲的中間派仍比美國強大,並且歐盟也在應對俄羅斯侵略時表現出令人難忘的團結一致,但歐洲凝聚力的壓力潛伏在表面之下。

隨著安置成本提高、永久安置的可能性浮現,歐洲慷慨歡迎烏克蘭難民恐引發國內反彈。要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歐盟需要大量投資,而能源價格上漲恐阻礙歐洲經濟自新冠疫情中復甦。另一方面,雖然波蘭和匈牙利現在是值得西方盟國支持的前線國家,但兩國仍由威脅歐洲核心價值的反自由政府統治,他們不應因此安全下莊。

(更多相關新聞:世界in台灣》民主不能當飯吃?匈牙利專制總理親中又親俄 壓倒性勝選連任

贏了俄羅斯、輸了自己又如何?

和美國一樣,歐洲必須繼續致力於國內復興。調整經濟結構和投資,改革移民政策和邊境管制,在外交、國防方面進一步集中主權,都有助鞏固歐盟的團結和民主合法性。

普丁殘忍進攻烏克蘭使西方重新振作起來,但自由民主在國內層級面臨的威脅於戰前就處於焦點,現在也仍亟需關注,即使各國正致力打擊企圖征服鄰國的俄羅斯也不能懈怠。如果西方成功將普丁對烏克蘭的賭注變成一場慘敗,卻把自家的自由民主輸給國內的敵人,這將是一場充滿諷刺的悲劇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