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和電動車都少不了它 中國供全球7成需求 美澳砸錢挑戰「稀土之王」

國際

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個月,全球焦點莫不集中在烏克蘭身上,然而這不代表美國就把印太區域放水流,和中國的戰略脫鉤──或說降低對中國特定產品的依賴──也鴨子划水默默進行中,例如北京時常用以威脅歐美的「稀土」(rare earth)。

美國78%稀土來自中國

稀土是重要商業及戰略原料,能用以製造導彈、電動車引擎、風力發電機、磁振造影機(MRI)等高科技產品。

美媒《AS USA》報導,有別於「稀」土這個名字帶給人的想像,單就量而言,地球表面蘊含的稀土其實相當多,少見的是「經濟上值得開採的高含量稀土區」,因此開採及處理稀土的成本非常高。

此外,稀土處理過程中還會釋出被稱為「技術增強天然放射性物質」(TENORM)的放射性廢料,若無妥善處理,恐對環境造成重大危害,這也進一步提高了生產稀土的難度。

因此,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資料,美國的稀土有高達78%是自中國進口,接下來依序是愛沙尼亞(6%)、馬來西亞(5%)、日本(4%)和其他(7%)。目前美國甚至沒有稀土處理廠,僅在加州有一開採「氟碳鈰鑭礦」(bastnäsite)的稀土礦區,稱為「山隘礦場」(Mountain Pass)。

(更多相關新聞:賤金屬價格飆漲 不只缺晶片還缺稀土 電子硬體製造業苦不堪言

擁稀土自重!中國佔全球供應72%

1990年代初中國開始發展稀土產業,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稀土出口國,2011年中國在全世界稀土供應的比例一度飆上95%,目前則為72%,反觀第二大國澳洲市佔率僅11%,也難怪北京會「擁稀土自重」。

這代表稀土價格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中國手裡,而北京確實曾於2008到2012年監管出口量,導致稀土價格上揚。北京因此被一狀告到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在WTO判決違規下撤銷出口限制,大量稀土湧入市場,價格隨之回跌。

這雖有利進口國,但也使其他國家的稀土商難與中國低價稀土競爭,更使中國穩坐稀土之王寶座。

美國唯一稀土礦商Molycorp就是不敵這波損失而賣給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下簡稱MP),而中國國營企業盛和資源(Shenghe Resources)擁有MP 7.7%股份,美國財經雜誌《Quartz》也指盛和資源甚至是山隘礦場唯一買家。

(更多相關新聞:又拿稀土威脅?傳中國新規將限制17種稀土出口 意在讓美F-35斷鏈

美國防部投資1億美元強化稀土供應鏈

2021年美國國防部宣布支持國內自產稀土以強化供應鏈,至今國防部已投資逾1億美元,2022年2月更與MP簽訂一3500萬美元合約,以建設美國首座重稀土處理及分離廠。

4月21日MP宣布開始建造德州稀土廠,該廠將能「精煉稀土、製造金屬、合金和磁鐵以及回收」,MP表示其長期目標是打造一個「端對端供應鏈」,所需原料則由山隘礦場提供。

談及歐美之所以不太想碰稀土的環境隱憂,MP強調他們是在一封閉循環中回收使用廢水,每年回收廢水超過17億公升。除了相當耗水,稀土產業的危險也在於處理過程中輻射物質可能汙染礦業用水,若這些汙水再滲漏到其他地方,後果不堪設想。

此外,4月底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也與MP簽訂一項供應協議,2023年稍晚生效,預計MP的稀土產品每年將能供應通用汽車50萬輛電動車。

另一方面除了美國,各國也致力於多元化稀土進口來源或反求諸己。

(更多相關新聞:報復美國反砸自己的腳...中國限制稀土出口造成產能過剩 反效果浮現

澳洲新稀土廠有望供應全球9%需求

《路透社》報導,4月初澳洲礦商Iluka Resources在獲得政府7.9億美元低利貸款下,將於西澳州建造稀土精煉廠Eneabba,預計2025年投產,每年產量可達5500噸釹鐠(NdPr)和75萬噸的鏑、鋱,澳洲資源部長皮特(Keith Pitt)指Eneabba將能供應全球需求9%的稀土氧化物產品。

其他澳洲稀土商近年也大舉擴張,萊納斯公司(Lynas Corp.)在西澳州和美國都在蓋新廠,而Frontier Resources最近獲南澳政府批准在墨壘盆地(Murray Basin)探勘稀土礦脈。

「新玩家」亦陸續加入稀土業,加拿大首項稀土礦計畫Nechalacho是繼山隘礦場之後,全北美第二個稀土礦場,它自2021年6月開始投產。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表示4月19日Nechalacho運出第一批稀土礦,它們將至挪威進行加工,預期接下來三年每年輸出5000噸稀土。

4月底,專精汽車零件的德國大廠舍弗勒(Schaeffler)也和挪威稀土公司REEtec達成一份5年期稀土供應協議。

稀土也不只是富裕國家的遊戲,印尼國家通訊社《安塔拉》(Antara)4月報導,雖然目前印尼每年進口稀土僅價值100萬美元,但考量到未來需求將大幅上升,印尼政府開始探勘國內潛在的稀土礦脈,目前已鎖定8個地點,預計2024年前找出更多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