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壅塞靠「社區篩檢站」能解決嗎?柯紹華:會遇到「2大問題」 急診應回歸檢傷分類

新冠疫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公布國內新增12,313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11,974例本土個案及339例境外移入,本土案例中新北市4,095例最多,其次是北市21,702例。

新北市長侯友宜29日下午召開新北市防疫記者會,並指出社區篩檢站的陽性率,從25日的8.64%,上升到13.92%,確診數會再升高。台北市長柯文哲28日也指出,北市7大篩檢站的陽性率達到11.7%,北北基桃成為疫情重災區,預計慢慢會向中南部擴散。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亞東急診部主任蔡光超在26日演講時指出,從過去的醫療器具調度,轉變成PCR的篩檢量、居家照顧的醫療銜接等問題,「等於是醫療更沒效率!醫護本身也承擔了更大的染疫風險,因此造成了亞東醫院自4月以來,急診負荷翻倍,來診病患中更有高達兩成確診Omicron的新冠肺炎。」

究竟急診雍塞問題,除了靠社區篩檢站,還有何方法或配套措施能解決?

(延伸閱讀:篩檢需求大增...哪些人該做PCR?急診醫:衝急診更危險!「一張圖」搞懂篩檢指引 )

急診雍塞問題要靠社區廣設篩檢站,但會遇到「2大問題」

身為第一線防疫醫師,桃園市敏盛醫院副院長柯紹華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要解決急診雍塞問題,社區篩檢站真的是關鍵,而且不是由責任醫院開在責任醫院門口,還是希望在社區廣設篩檢站,在實際空間上分流。」

柯紹華進一步指出,但社區篩檢站會遇到2個問題,第1個是前端人力問題,「你的人要從哪裡來?篩檢站的人會希望盡量不要用到責任醫院,把責任醫院的人力保留在量能上。」而第2個問題便是後端行政流程。

「採檢完的檢體往哪裡送?今天如果是A醫院的人採檢,或是動員基層醫療醫師來採,因為社區採檢站不是只有醫護人員而已,還必須要有幫忙掛號、送檢體、通報、行政人員,一旦在社區篩檢站發現陽性時,誰要來做後面的通報?」他指出,其實行政層面比較難解決,這部分還是需要責任醫院來支援。「主要是因為法傳通報這件事,需要有一個跟衛生局的對口對接今天有多少陽性、統一造冊給衛生局做後續居檢居隔流程,這部分是另一個loading(負荷)。」

柯紹華也提到,昨天中央疫情記者會各醫師公會的理事長也都出席,「我想應該可以廣邀基層醫療醫師、醫護人員加入,把社區動員起來,但必須要解決後面行政端的問題。即便今天已經在每個村、里或區辦公所都找到適當的地點開設篩檢站,在這個里當中的開業醫也願意出來幫忙,但後續的行政工作還是需要人來解決。」

(延伸閱讀: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今上路》民眾該怎麼買、去哪裡買?3管道一次搞懂 )

「開在急診室旁不叫社區篩檢站!」醫籲急診應回歸檢傷分類標準

柯紹華還指出,現階段以敏盛醫院為例,每天院內急診篩到的陽性個案每日約在200個上下,外面篩檢站現在每天多時可篩到2、3千人,「目前社區陽性率約是5%,所以外站大約也會有100多人陽性,零零總總加起來每天(確診)約有3、400人,但這3、400人的檢體通常都在小夜班時有結果,因為外站白天篩、分批做PCR,結果出來都是在晚上9點、10點,感控人員就要連夜處理,從疫情上來後他們每天都是隔天才下班,很辛苦。」

他表示,社區篩檢站第一是要解決前端和後端的問題,第二是快篩陽性的要想辦法分流、不要再來醫院,「就是無症狀快篩陽性的,因為現在要符合診斷標準還是要做PCR,我們昨天幾位醫師在討論,這樣一批人根據我們過去2週經驗,這批人通常會集中在晚上出現,造成急診很大的困擾,這些人可能都是下班之後覺得不舒服,或是上班知道誰確診、下班後去篩發現自己也陽性,就跑到醫院來篩。」

柯紹華提到,到醫院急診來篩檢的幾乎都集中在夜間,「也就是下班之後到半夜12點前,偏偏這個時段原本就是急診的高峰,這部分必須趕快想辦法分流掉,也希望社區篩檢站晚上能夠來幫忙分收這些人,我們希望篩檢陽性的人不要跟社區的人混在一起,避免交叉感染。」他也提到,目前社區篩檢站大部分只有白天或是上午,「若在晚上也能開立、邀請基層醫療醫師加入,想辦法幫忙把日採陽的這些人篩完,這樣急診的量能才能夠保留。」

他也盤點關於疫情下的急診壅塞,有幾個可以改善的方法,包括:

1. 社區篩檢站就是開在社區,不要開在急診室旁叫做社區篩檢站。

2. 社區篩檢站不要用責任醫院的人力去支援採檢。

3. 企業非經衛生局指定,不得逕行將急診或社區篩檢站作為篩檢資源。

4. 急診回歸檢傷分類標準,不提供匡列篩檢、無症狀或輕症自篩陽性者PCR服務。

5. 防疫相關保險可依健保快易通從寬認定,不需醫療院所開立診斷書。

6. 自篩陽性需PCR確認者,另開採檢綠色通道,集中時段於特定地點採檢。

7. 高採檢量高陽性率地區,檢驗院所得視陽性率機動調整是否池化檢驗,其檢驗費用如實核付。

8. 調整網頁指向,目前篩檢相關關鍵字仍多導向醫療院所而非社區篩檢站。

社區採檢站應有更多志工加入,不用限醫護背景

蔡光超也認為,無謂的PCR篩檢、降轉制度和確診識別能力的缺乏,都將影響到醫療的運作效能,應該以快篩取代不必要的PCR篩檢,也需要建立降轉制度以空出病床,並教導民眾進行確診的識別,「因為開放確診者自行就醫後,急診端須健保插卡才識別,易造成急診交叉感染,因此非必要,不要來急診!」

柯紹華認為,其實社區篩檢站後續行政人力部分不一定需要醫護背景執行,「沒有什麼資格限制,就是要有人願意做,但後續的流程還真有點複雜,即便是自願者也可以,但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熟悉這個流程到底要怎麼做。」

他表示,雖然通報系統中央有SOP可依循,但實際執行做法各單位仍有細節上的不同,「比方說可能有的社區篩檢站的檢體是醫院派專車去收送,有的是叫防疫計程車去送,還是有一些因地制宜的不同。」柯紹華強調,希望社區採檢站有志願者加入,像是一些彙整名單等的行政工作,沒有一定要醫護出身,「當然如果醫護出身或是已退休的醫護人員願意來前線或後線幫忙,其實也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