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排擠台軍購M109A6自走砲 美建議「海馬士替代聖騎士」 專家:兩者很難相互替代

國防軍事

國防部昨(2)日指出,M109A6(聖騎士自走砲)軍購案因產線排擠,美方告知最快於2026年後方可交運,但會提供我包含M142(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在內之其它替代方案選項,我方目前正審慎評估中。

對此,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副研究員揭仲表示,似乎我國與美國雙邊國安決策階層間的溝通已產生不小問題。而立委吳斯懷與揭仲亦同時指出,海馬士多管火箭與聖騎士自走砲,兩者很難相互替代。

因應俄烏戰爭,美軍工產線排擠台軍購

軍事消息指出,美國原定2023年交貨給我國的40輛M109A6聖騎士自走炮,因「產線排擠」,不只2023年無法交貨,甚至最快也要到2026年才能供應;因此要求我國主動撤銷此項美國已完成通知國會程序的軍售案。

美國官媒《美國之音》表示,儘管美國國防部沒有提到「生產線排擠」的原因,但是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一直在增加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包括可能產自同一生產線的重型榴彈砲。因此一般咸認,生產線是受到俄烏戰爭影響,須優先提供武器給烏克蘭,遂排擠到台灣軍購訂單。

國防部昨天對此坦言,M109A6軍購案因產線排擠,美方告知最快於2026年後方可交運,但會提供我包含M142(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在內,其它更精準與遠程之替代方案選項,我方目前正審慎評估中。據悉,若我方答應替代方案,預計可籌獲6套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加計既有採購的11套,總數將來到17套。

藍智庫專家:台美溝通出問題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副研究員揭仲指出,共軍第一波精銳攻台部隊往往享有一定程度的空中優勢,同時也有包括戰術無人機在內的各型戰場偵察設備,使目前國軍砲兵部隊中為數頗多,機動性較差、接戰時間長的傳統拖曳式火砲在戰場上其實很難存活,根本難以應付共軍第一波精銳攻台部隊快節奏、高流動的作戰方式。

M109A6(聖騎士自走砲)不但具有高機動力,也具備聯網作戰能力,可大幅提升國軍砲兵射擊指揮自動化的程度、縮短接戰時間與提升命中率,對國軍執行本土防衛作戰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因此揭仲表示,美國決定延後交付M109A6,將導致國軍砲兵射擊指揮自動化程度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嚴重影響國軍提升本土防衛作戰的能力。

揭仲認為,美國近期一再「建議」我方應採取恢復義務役、建立國土防衛隊等措施來提升國土防衛能力,卻又取消在國土防衛戰中具一定功效的M109A6聖騎士自走砲,「這似乎顯示我國與美國雙邊國安決策階層間的溝通,已產生不小的問題」,在邏輯上顯得前後矛盾,令人不解!

美方建議以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替代聖騎士自走砲,國軍對此審慎評估。(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海馬士替代聖騎士?揭仲: 兩者很難相互替代

針對美方建議以M142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替代M109A6聖騎士自走砲,揭仲表示,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依照所發射的彈藥種類,射程為42到300公里,主要目的是用來轟擊「敵軍後方的高價值面目標」;而M109A6自走砲射程約24至30公里,在台澎防衛作戰時的主要作用是對第一線地面部隊提供密集、持續與近距離火力支援,主要是用來轟擊「敵軍前線的低價值點目標」。

揭仲因此認為,海馬士與聖騎士的功能與角色差異極大,就算國軍真的捨得用海馬士來支援第一線地面部隊;但就算日後增購,全部也不過17套,所配賦的彈藥總數也無法應付支援第一線地面部隊所需的龐大數量,難以在日後國土防衛作戰這種敵我位置變化迅速,甚至犬牙交錯的情況中,有效提供地面部隊持續的火力支援。

(其他新聞:買美國自走砲不如買俄國匿蹤戰機?俄羅斯與台灣軍事專家隔海唇槍舌戰

吳斯懷嘆:過去2、3年的研擬都打水漂了

國民黨軍事立委吳斯懷指出,國軍依據防衛作戰需求,有一套嚴謹的建案程序,包括軍種提出作戰需求、呈報參謀本部核定作需文件、後續由整評司完成系統分析文件、軍備局整合期程工項文件、戰規司擬定整體獲得規劃書、呈報行政院核定函陳立法院預算審議,最後開始按期程執行專案。如今倏地變更軍購內容,吳斯懷因此感嘆:「變更必然影響整體防衛構想,也代表2至3年的研擬、分析都打水漂了」、「撤案之後,原來規劃的作戰需求如何彌補?」

吳斯懷也說,儘管海馬士射程可以涵蓋全台灣各灘頭,這種以火力代替兵力跨區增援,也是用來「破敵」的手段之一,但沒有足夠的戰場管理能力,如何發揮海馬士的效能?國軍目前遠程打擊所需的偵蒐能力,目標獲得能力?如何定位、追瞄、鎖定?攻擊後的戰損評估能力?彈藥數量是否具備再攻擊能力?沒有這套從偵測到戰損評估能力及足夠的彈藥,如何實施源頭打擊或跨區火力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