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累計染疫死亡超過700人》如何保護長者及兒童?陳秀熙:這兩族群應提升快篩篩檢率

新冠疫情

Omicron感染者多為無症狀及輕症,但重症個案仍會造成死亡。有別於全球致死率在5月中旬後開始下降,台灣從今年1月1日至今5月25日為止,這波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死亡人數已達701人,其中甚至還包含5位兒童,令人相當揪心。

台灣防疫策略由清零轉為與病毒共存,截至目前為止約有5%全人口通報確診,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全球能降低致死率這意味著許多國家開始善用治療藥物並對醫療和行政醫療能量進行調整,而這部分台灣還在學習中。

兒童感染率高於整體感染率

陳秀熙25日舉行「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記者會,針對Omicron重症減害提出科學預測。

首先他指出,台灣要制定精準使用快篩與口服抗病毒藥物前,應先了解台灣各年齡層感染率,其中感染率最高族群為社交活動力高的青年族群(18-29歲)達6%,65歲以上長者族群染疫率雖然較低僅3%,但由於重症風險高,導致後續死亡風險高,保護他們才可能做到「重症減害」,而小於12歲兒童因為家戶感染增加且未施打疫苗,整體感染率亦有6%,高於整體感染率,應提高警覺。

那麼整體感染率會不會從5%繼續升高?陳秀熙表示,這樣的趨勢是無法阻擋的,大家要慢慢去適應,因為感染大部分都是無症狀跟輕症,他強調,「我們常常在問流行趨勢,現在應該修正為問『中重症的流行曲線』」。

(更多新聞:教育現場》教育部出來面對!暑假不提前 「停課不停學」模式將無止盡持續下去

不要再問疫情流行趨勢,應該關心中重症流行曲線

陳秀熙以紐西蘭為例,紐西蘭在今年同樣從清零改變為與疫情共存,重症及致死率在流行後段有所下降,而台灣若以紐西蘭曲線推斷,已經進入平緩震盪期,疫情何時會如同紐西蘭開始下降,則有賴台灣對於重症減害的準備。

紐西蘭的重症率與死亡率已下降,那台灣呢?(圖片來源/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

他也點出,對快篩的使用,甚至從PCR陽性確診,到快篩陽視同確診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這都會影響到台灣疫情流行下降的時間。

對於重症減害,陳秀熙提出五大建議,包括快篩早期偵測中重症、抗病毒藥物精準有效使用、高危險族群追加劑施打、加強高危險兒童疫苗注射及醫療照護,最後高危險族群個案及家戶防護也需要加強。

年老族群及未施打疫苗族群應提升快篩篩檢率

在快篩早期偵測中重症的部分,陳秀熙表示,提升快篩使用速度且提前偵測這些高病毒個案則能對個案進行精準用藥,加速中重症的高危險群如長者及未施打疫苗重的中重症下降速度。

他指出不同疫苗狀態下有不同的快篩檢測感染率,推估在台灣族群發生率5%的情況下,對於未接種、接種基礎劑及追加劑的檢測感染率分別為83%、77%,及72%,陳秀熙認為,「未施打疫苗的人快篩陽性之後幾乎可以等同RT-PCR」,而打過疫苗多為無症狀或輕症,不需要把防疫重點放在這。

另一部分,也可以說雖然青壯年感染率高,但由於其多數為無症狀及輕症,快篩遺漏後續中重症及死亡風險仍低,而長者中重症風險高,雖然在感染率下快篩偵測稍低,但仍是十分重要。

(更多新聞:本土+89352、死亡+76》兒童重症已15例其中7例腦炎 快篩陽視同確診26日終於要上路

把握5天黃金投藥期,不然也沒有辦法控制重症人數

陳秀熙指出,台灣中症率在年齡別30-49歲之後,增加速度開始增快,75歲以上來到十萬分之81;重症率與死亡率則在50歲開始緩緩上升,65歲以上長者則是攀升,75歲以上重症率是十萬分之21,死亡是十萬分之17,疫苗則可以有效降低中、重症及死亡風險。

不過,他點出,65歲以上只打一劑或沒打疫苗中重症及死亡率特別高,打了兩劑疫苗後中重症及死亡率會下降,但沒有打加強劑(第三劑)來的顯著,原因可能在於老人在T細胞的激發可能不如年輕人。

台灣中重症人數持續增加,政府在5月初才開始大量開始抗病毒藥物的投藥,加上快篩陽經判定視同確診26日才上路,陳秀熙指出,如何在快篩陽後,對中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在5天黃金期投藥,才能有效降低風險,如果投藥效益僅50%,將無法有效控制重症人數,如果投藥效益好(抗病毒藥物預防重症效益達90%),6月中以後重症人數可控制於10人以下。

兒童建議接種疫苗,長者等高風險族群應加第四劑

在疫苗的部分,林庭瑀博士指出,據美國資料顯示,不論是5-11歲還是12-17歲完整接種輝瑞疫苗皆可有效降低兒童住院風險,然而在2個月後,5-11歲兒童預防住院的效益消退較快。

至於其他成人是否應該接種第四劑?WHO認為,接種第四劑預防重症效益不如接種第三劑顯置,若針對全人口施打第二劑追加劑將造成社會成本,但對於無法產生或維持抗體濃度者(如: 癌症病患、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以及高風險族群(長者、慢性病病患)施打第二劑追加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