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復發肺轉移如何治療?家族癌症病史是「年輕型乳癌」的主因?醫師完整解析

醫療保健

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顯示每年有超過一萬名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108年新增病例數為14‚856位,相當於平均每36分鐘新增1名女性乳癌發生個案,其中約有超過7成的乳癌發生在45-69歲的女性。

不過醫師提醒,乳癌雖好發於中年以後女性,不代表乳癌就與年輕女性無關。女星朱芯儀在36歲生日當天宣布罹患乳癌第2-3期,且癌細胞已轉移至淋巴,目前正積極治療中。而40歲歌手朱俐靜去年公布罹患乳癌,雖樂觀積極抗癌,並持續靠藥物治療,但仍不敵病魔於7月逝世。

一名30歲女性小美(化名)乳癌二期,約半年前完成化療及放療,但最近在肺部看到病灶,當時怕擴散摘除幾顆淋巴,但仍很擔心後續治療成效及預後。小美媽媽是因淋巴癌過世,也讓小美好奇,雖是不同癌症,但家族直系血親癌症史是否是造成年輕型乳癌的主因?

而乳癌二期復發發現轉移到其他器官,是否會影響原來的治療方向?又該如何治療?

(延伸閱讀:歌手朱俐靜40歲乳癌病逝》醫:乳房腫塊初期不痛不癢、無症狀...建議必做「2件事」 )

乳癌二期復發肺轉移...醫:先確認是原發肺癌或是乳癌轉移

台北榮總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指出,「若半年後就發現肺部有病灶,要先確定是否為肺部轉移,不能只看影像。」

他進一步說明,「一般來講影像有時候並不是癌症,假設肺部有壞東西必須先分辨是原發肺癌,還是原來乳癌轉移,這都需要靠切片、影像比對,如果是影像比對高度懷疑轉移的話,還是傾向做切片更進一步確認是否為轉移,同時也要了解轉移的病灶特色有沒有跟原來不一樣。」

曾令民解釋,因癌症治療要依據其病理報告,「二期短時間治療完半年多就轉移,我們叫做Rapid Progression(快速惡化的病灶),有時候在這種情況下病灶特色可能會改變,比如荷爾蒙受體原來是有表現變成沒有表現、HER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原來沒有表現變成有表現,這都有可能發生,這些也都會牽涉到之後治療用藥的方向。」

乳癌轉移到不同器官,不會改變治療方式

談到治療方式,曾令民表示仍要從病理報告的判定說起,「如果HER2有3個+號,抗HER2標靶一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且抗HER2標靶這幾年來在台灣也能取得。」乳癌亞型主要根據 ER(雌激素受體)、PR(黃體激素受體)、HER2、Ki-67(癌症生長指數)來判斷,ER、PR 為荷爾蒙受體,若乳癌細胞具有荷爾蒙受體,就會受到荷爾蒙的刺激而生長。

他強調以小美的狀況來說,「第一步要先釐清是否為轉移,還是原發肺癌是良性病灶,即使影像判定比較懷疑像轉移,我們還是傾向可以的情況下做穿刺,進一步了解病理的特色,後續治療才能有所依據。」

曾令民也提到,轉移出去第4期並不會因轉移到肝臟或肺部,治療方式就有所不同,「除了腦部外,不太會因為轉移到不同臟器器官改變治療方式。也要知道患者的細胞型態,如果是ER陽性,就要看病人有沒有臨床徵兆,沒有的話,如果有好的標靶藥、口服藥可以先嘗試;如果是三陰性就是以化療或免疫治療,看PD-L1(存在於细胞表面的蛋白質)有沒有表現,跟免疫有關。」

他表示,每個亞型也都有非常多選項,先要釐清診斷、確定病理特色,再據以病理特色給予必要的相關藥物治療,且每種亞型治療成績也有所差異。

曾令民表示,先要釐清診斷、確定乳癌病理特色,才能給予必要的相關藥物治療。(圖片來源/acworks@photoAC)

家族直系血親癌症史,是造成年輕型乳癌的主因?

至於家族直系血親癌症史,是否是造成年輕型乳癌的主因?

曾令民表示,要看是哪一種癌症,「假如家族中有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乳癌,才比較可能是主要原因,也要牽涉到血緣關係的遠近,2等親內較有參考價值,還有家族中有多少人罹癌、發病年齡是幾歲,都有相關。」他表示,以小美媽媽有淋巴癌來說,關聯性較低。

而過去有研究指出,年輕乳癌患者預後較年長者差,對此曾令民表示,「這個說法有些爭議,看台灣的資料確實小於40歲以下表現較差,因為小於40歲的婦女乳房比較密實、警覺性也較低,可能不認為那麼年輕會得乳癌,所以發現的期別也可能相對比較晚。」

不過曾令民也提到,雖然台灣年輕乳癌較多荷爾蒙陽性,「但很多這些荷爾蒙陽性本身都是屬於管腔B1型(Luminal B1)、並非管腔A型(Luminal A),Luminal B1本身腫瘤特色就比較凶猛一點,所以年輕族群裡面又分成很多族群,不能只看年紀,如果只說年輕乳癌患者預後較年長者差,會讓所有年輕族群都很害怕,還是要看哪種亞型、期別,這兩者還是最重要的。」

他指出,因為40歲以下的乳癌有良性也有惡性,「當然如果壞的佔百分比可能高一點,所以整體在我們台灣分析的數據的確看到40歲以下治療成績,相較於40-65歲是比較差的,但年齡較大治療差的原因可能也包括治療不夠完整,因為身體無法負荷這麼多強烈的治療。」

(延伸閱讀:《犀利人妻》朱芯儀36歲乳癌!醫:「7族群」要小心 有乳癌家族史應提早篩檢 )

醫建議:婦女平常應自我檢查乳房、高危族群定期篩檢

曾令民強調,年輕型乳癌有較多議題可以更多探討,包含遺傳性、家族史、生育等,建議婦女平常還是要多自我檢查、定期到醫院找醫師檢查一下,是最安全的作法;並呼籲若有乳癌家族病史,就屬高危險族群,建議篩檢的年齡提早,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乳癌雖為國人女性癌症號殺手,但只要在早期就接受正規治療,仍可以有不錯的效果,且據統計,乳癌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5%,其中0-1期高達95%以上,第2-4期分別可達89%、70%與21%。

目前國健署提供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由於國健署補助對象有年齡條件限制,若屬高危險族群,醫師也建議民眾可提前從30歲開始,或以家族乳癌發生年齡平均提早10年,每年為自己安排一次乳房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