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成立「藥品供應通報中心」能解決缺藥問題?開業藥師:依法行政才有約束力

醫療政策

國內缺藥潮延燒,11日上午衛福部宣布正式啟用「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整合擴大西藥、中藥、兒童困難取得、罕病、疫苗等5類用藥平台。

5類用藥平台包括食藥署「西藥供應資訊平台」、中醫藥司「中藥供應資訊平台」、醫事司「兒童困難取得之臨床必要藥品及醫材管理資訊系統」、國健署「罕見疾病特殊營養食品暨緊急需用藥物物流中心」及疾管署「公費疫苗及傳染病用藥之供應」,全面管理各類藥品穩定供應,目前僅剩中藥平台仍在測試階段,預計4月底前上線。

其實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5月7日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員大會上就提到,藥師的兩大使命是要「讓社會有藥可用、讓民眾會用藥」,2019年10月13日藥師公會全聯會理監事就職儀式典禮又再次強調,但藥師質疑衛福部並未積極解決可能面對的缺藥問題,

針對通報是否有對應罰則?藥品供應通報平台是否能具體解決缺藥問題?

(延伸閱讀:氧化鎂、抗生素「安蒙西林」接連缺貨...薛瑞元緊急成立「缺藥中心」能解決藥荒? )

衛福部成立「藥品供應通報中心」 缺藥未通報最高罰30萬

針對西藥的部分,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若藥商預期列在必要藥品清單中的藥物即將短缺,依據《藥事法》規定需在6個月前通報,否則將罰6-30萬元罰鍰。她指出,目前必要藥品是根據WHO及台灣經由臨床醫學會所提供的藥品品項,整合出來目前約200多項。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補充,「健保收載的藥物是1萬4千多項,是透過支付標準的要求,等於是契約關係,如果6個月前沒有通報,罰則就是未來一年內不准再收納該藥品,要換其他業者或藥品。」

針對藥廠關心的藥價問題,健保署提出因應機制,當廠商提出健保核價過低的情況,恐怕導致缺藥又無替代藥品時,健保署將召集專家開會,3個月內完成藥價調整。

但有媒體問到,又再多3個月是否可能緩不濟急,導致藥物已出現短缺?

石崇良回應表示,「這個分兩塊,剛剛提到的3個月是指還沒發生缺藥的情形,是指預警,如果覺得成本不敷來提出的話,我們會在3個月核定給他(廠商)。至於國內沒有現成的替代品需要專案輸入或專案製造,我們收到業者所提的成本分析後,就會立即核定,大概在幾周內就會核定給業者。」

針對西藥部分,食藥署已於3月24日發文請相關公協會轉知會員,並請醫療機構及藥局等,針對目前仍短缺的個別廠牌藥品重新進行通報。

藥品分配不均?薛瑞元:慢籤、常用藥會緊急調度給社區藥局

而針對藥局的缺藥問題,藥局反應短缺藥品都會供貨給醫院,供應分配上食藥署如何處理?

吳秀梅表示,「如果供應端覺得他的藥品不像過去藥價多少都給你供應時,就要有一些管控機制,對於像一些比較大的醫院我們就有要求,叫貨不能超過去年同期的1.1倍。如果是整個藥品的量都不夠了,我們也會要供應端這邊要做適當的分配,這樣才能讓藥局端有藥能調劑。」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強調,「如果接受到缺藥通報我們會盡量去了解原因,可能整體並非真的缺藥,因為醫院供應是足夠的,只是社區藥局有缺,那可能是調度的問題,我們會去判斷該藥品屬於哪種藥。」

薛瑞元表示,若是慢性處方籤、經常會開到的藥,民眾有可能要到社區藥局,尤其是第2或第3次領慢籤,「這種情形我們就會進行調度,要求廠商在未來這段期間馬上要緊急調度,給社區藥局比較多供應,不是依照合約優先供應給醫院,會有這樣的機制。」

食藥署強調,請藥品輸入業者至少每月與國外藥品供應商聯繫,確認藥品於6個月內的輸入時程及數量,並請國產業者至少每月要確認生產藥品原物料於6個月內的庫存及到貨時程,食藥署也承諾未來將定期公布前2週通報案件的辦理情形。

開業藥師:缺藥問題應依法行政才有約束力

不過開業藥師沈采穎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強調,要解決缺藥問題應依法行政才有約束力,「且指示藥不應給付,取消日劑藥費,採實支實付。」

她指出,目前日劑藥費是很多人去診所看病,診所只能開3天的藥,「因為3天的藥健保給付是66元,當你藥費20元還是會給你66元,這也是一塊很大的黑洞,應該要實支實付。」以及給付價格應採成份給付,不應用齊頭共產式的給付。

(延伸閱讀:缺藥品項不砍價、用200億補黑洞只能治標...製藥公會:政府應另立預算補貼藥價 )

針對核心問題改善,沈采穎也強調一旦食藥署公告缺藥,就必需啟動的SOP機制包括:

1.要求廠商庫存成品及原物料(包含包材、賦型劑、膠囊等)低於6個月時應要通報,否則依法停止健保給付。

2.一旦公布為缺藥品項醫院與廠商之間的合約,交貨延遲及供貨數量減少將不受合約限制,或者修改醫院採購法。

3.必需強制廠商啟動供應分配機制,採4:3:3(醫學中心:醫院:診所及社區藥局),若不遵從,設定罰則。

4.讓社區藥局藥師可以依照藥師專業,給予不同劑型或成份不同作用機轉一樣的藥品(如PPI類Pantaprozol缺貨可以給Omepraz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