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精神疾病易復發》專家:憂鬱症患者發病前多體虛 中藥介入治療能改善

中醫養生

5月6日正式進入24節氣中的「立夏」時節;春夏季節交替時,人體的陽氣逐漸增強,氣血也相對充盈,這對許多人來說是健康和活力的季節,但對某些精神疾病患者而言,這種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或復發。

根據中醫理論,春夏季節的氣候炎熱潮濕,容易導致身體的陰液流失,進而引起體內陰陽失調,這種失調可能會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病情造成負面影響。例如,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焦慮、易怒或失眠等症狀。

而春夏季節陽氣旺盛,人體的代謝速度加快,若身體的氣血不足,容易導致身體機能失調,進而影響精神狀態,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可能會出現精神萎靡、思維遲緩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究竟中醫典籍中是如何描述精神相關疾病?成因為何?季節交替時又該如何靠中醫,治療並預防常見的精神疾病惡化或復發?

(延伸閱讀:「立夏」如何正確養生?中醫師推薦「荷葉」煮水喝 清熱解暑、安定心神 )

中醫典籍中已提到常見的精神科疾病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先指出,精神疾病並非現代才有的文明病,而是自古就存在,如《黃帝內經》中提到的「狂症」與現在的「躁症」相同,其中記載「癲症」的部分內容,就是西醫指的「思覺失調症」。

「其他還有如『憂鬱症』與『鬱證』、『失眠』與『不寐』、『失智症』以及『癡呆』等,中醫都有完整的症狀、病機及治療方針論述,因此自古到今中醫便在治療精神疾病。 」黃怡嘉強調。

在中醫典籍中,精神疾病通常被稱作精神病、神病、鬼病、狂病、癲狂等不同的名稱。像是《素問‧病能》「神經撓動則病癲狂。」中提到神經撓動會導致病發,表現為癲狂;而在《金匱要略‧癲病論》「癲病者,狂言妄語,多嘔吐涎沫,暴搖汗出,手足拘急不得屈伸。」這裡提到癲病的症狀,包括語言失常、嘔吐、出汗、肌肉僵硬等表現。

在《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提到「脾主思,心主志,肝主怒,肺主悲,腎主恐。」這裡提到五臟與情緒的對應關係,認為不同的情緒狀態可能會對應不同的臟腑,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思覺失調患者服西藥大量流口水,中藥介入治療改善

黃怡嘉舉例,曾收治一名25歲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更換多種抗精神病藥,效果均不佳,最後服用「氯氮平」( Clozapine)後精神症狀方面改善,但卻出現大量流口水副作用,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拒絕再服用。「結果會診中醫,結合中西醫的生理及病理觀念,患者接受治療後口水減少、精神症狀也趨於穩定。」

另一名17歲的高中女生,今年初因躁症發作至精神科急性病房住院,出院後精神症狀有改善,但仍有些情緒亢奮且靜坐不能,同時合併便秘、口乾舌燥、言語含糊不清、注意力不集中、月經不來等。黃怡嘉表示,精神科醫師轉介患者至中醫門診,以中西醫共同治療後,患者的情緒、言語及注意力均快速改善,且便秘、月經等問題也恢復正常。 

「以上案例是本院多數此類患者之一,藉由中西醫共同醫療,不但能加速精神症狀恢復、鞏固治療效果,並可利用中藥改善部分西藥副作用,使患者的生活品質獲得改善且服藥遵從度提升。」黃怡嘉強調。 

黃怡嘉表示,曾收治精神科醫師轉介至中醫門診的患者,中醫介入治療後,患者的情緒、言語及注意力均快速改善,且便秘、月經等問題也恢復正常。 (圖片來源/shun@photoAC)

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發病前體質多氣虛、血虛及痰濕質

黃怡嘉也提到,一般民眾會覺得精神疾病應該由西醫治療,鮮少會考慮到中醫治療,「其實藉由中西醫共同醫療,不但能加速精神症狀恢復、鞏固治療效果,更可利用中藥改善部分西藥副作用,使患者的生活品質獲得改善且服藥遵從度提升。」

他舉另一名患者為例,一樣是服用抗精神病藥後出現大量流口水的副作用,不但個人衛生受到影響,夜間也會被過多的口水嗆醒,並有可能因口水嗆入肺部而引發吸入性肺炎。黃怡嘉表示,結合中西醫的生理及病理觀念,且考慮中西藥物的交互影響,利用中藥改善此患者吞嚥功能並減少口水分泌,「患者的口水減少了,生活品質提升,精神症狀也更加穩定。」

為了解憂鬱症患者的中醫體質,以及西藥可能的中醫作用原理,黃怡嘉曾以中醫體質量表針對未接受中醫治療的憂鬱症患者進行觀察性研究。「結果發現,憂鬱症患者在發病前的體質多為氣虛、血虛及痰濕質,而抗憂鬱劑會在中醫的肝及心藏象系統上產生作用。」

黃怡嘉表示,藉由這類研究可以讓西醫了解,在相同診斷下因中醫體質的不同,患者會出現次分類,便可針對此加入中醫治療讓療效提升。「另外也可了解西藥在中醫的定位後,讓中醫師在合併西藥治療下思考如何選擇中藥,是最佳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兩種醫學相輔相成便是民眾之福。」

柴胡、山芹菜、四神湯預防「肝氣鬱結」

有40多年經驗的廖中醫師也指出,春夏之交是憂鬱症等身心症的好發期,這個時節容易胸悶、頭暈、抽筋等,如何避免預防「肝氣鬱結」?他表示可多食用柴胡、山芹菜,達到預防的功效,萬一發作如果是輕微的也有效。

如果身體帶有一些濕氣,廖中醫師表示就需要去濕的藥物。「一般會使用薏仁,或是茯苓膏。長夏特別容易有濕的問題,去濕最好的藥就是四神湯,現在大家都當成食物來吃。」

(延伸閱讀:穀雨節氣到》春夏之交易好發憂鬱症?中醫師推「1藥材1蔬菜」疏肝解鬱 )

中醫對於精神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強調的是全面調整身心、平衡陰陽,提升自身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的目的,中醫師也建議藉由調整情志(適度的運動、冥想、呼吸法、音樂療法等)、調節飲食、鍛煉身體(如氣功、太極拳等)、中藥治療,達到綜合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