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中》劉泰英:中國經濟衰退但不至於恐慌  與北京簽和平協議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總體經濟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19日出席財經論壇,同一時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正在進行訪中,媒體報導,布林肯已於下午會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成為國際間的大事。外界也關注,這對於美中關係是否有機會「止跌回穩」?

布林肯訪中行,劉泰英:在台灣重大議題上不可能有結果

劉泰英被問到此議題時,他表示,此次布林肯訪中,美中雙方在重大議題上不可能會有結果,而是意在「減少摩擦、減少誤會」,確保不會因為摩擦誤會而產生戰爭之類的情況,畢竟現在兩國之間的經貿關係確實摩擦得厲害,有機會進行協調,但對於台灣的重大問題,「是不可能有結果的」。

劉泰英進一步指出,美中之間的重心問題,除了有自由世界與共產主義兩大陣營的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台灣問題,但台灣問題要取得解決是非常困難,不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會讓步,美國處於強權領導地位也不會讓步,因此台灣問題要取得重大突破,實在非常困難。

(更多新聞/布林肯訪中》與秦剛、王毅會談後是否見習近平? 葛來儀:美中會談比預期積極

中國經濟面臨困境,劉泰英:政府主導力量強,經濟衰退不至於恐慌

由於中國經濟面臨內憂外患,內有5千多萬年輕人失業大軍,飽受外商工廠外移的苦果,外則是出口數據也直直落,今年5月中國出口重挫7.5%,顯示復甦力道仍疲弱。

談到中國經濟,劉泰英直指,中國目前確實碰到很大的困境。他指出,中國過去經濟是依賴大量的公共投資,例如大舉興建房屋、蓋橋樑、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建設,但如今重大工程皆已減少許多,再者,過去地方政府的龐大公共支出是靠批地而來,以維持地方政府財政,現在地都被批完了,因此政府財政也發生問題。

除此之外,劉泰英也說,中國又面臨共產主義與自由市場的產業摩擦,使得很多國家對中制裁,尤其是現在最夯的晶圓,等於中國經濟發展被箝制住;另一方面,中國同樣也面臨結構性問題,例如人口老化問題,導致民間消費支出能力降低,但政府公共支出又減少,因此在有效需求都減少之下,中國經濟成長率當然會緩下來。

不過,劉泰英指出,中國大陸雖然在短期內要快速轉變其產業結構具有困難度,但由於中國是共產國家,政府主導力量強,因此經濟衰退也不至於走到「經濟大恐慌」的程度。

(更多新聞/中國5月出口暴跌7.5% 》經濟內憂外患 超過5千萬青年失業 對美出口是重災區

劉泰英批:執政者保守心態,公共投資嚴重不足

回到台灣,台綜院19日舉行「2023年下半年度台灣及主要國家經濟展望」研討會,會中並發布最新台灣經濟預測,台綜院已下調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45%,不僅是目前財經智庫當中最保守,也低於中央銀行所預估。

劉泰英指出,台灣自從李登輝總統後,至今台灣實質薪資沒有提升,一旦民眾薪資沒有提高,民間消費就趨於保守,內需市場就不振,而外銷市場又受到俄烏戰爭不確定性、美中關係摩擦問題,造成經濟處於低迷的不確定狀態,因此,「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不會太好!」

事實上,一直以來,劉泰英不斷提出執政者應加大公共投資的建言,劉泰英19日也批評,長期以來,執政者保守心態造成公共投資嚴重不足,因為公共投資可引導民間投資,才能帶動國內經濟成長、工資上漲,促進良性循環,經濟才能走向復甦,但目前政府公共投資嚴重仍不足,成為當前台灣的經濟問題。

另外,劉泰英也提到,台灣外銷出口的產業結構近幾年都過分集中於高科技產品或晶片產品,但這些晶片產品各國競爭越來越激烈,使得台灣若要利用高科技產品帶動出口快速成長,恐怕也很困難,因此台灣的產業結構也須快速進行改善。

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則指出,年初到現在不管是製造業生產指數、外銷訂單、各行業出口數據目前都是負成長,且景氣燈號也已經連續亮出6顆藍燈,且民間投資也是負成長,預估全年實質民間投資將呈現負2.76%;唯有民間消費受惠於疫情解封,表現較亮麗,預估全年民間消費預估可達5.89%,「因此全年來看,我們認為關鍵還是,寄望於今年第三、四季。」

(更多新聞/央行三重大決議:暫停升息、下修經濟成長率至1.72% 8縣市自然人第二戶貸款限7成

劉泰英批:和平協議不切實際,中國從來沒遵守過

至於台灣即將在2024年選出新任總統,目前藍、綠、白有3位候選人競逐,日前總統候選人之一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發表國政白皮書,內容提到兩岸要恢復兩會(海基會、海協會)機制,重啟貨貿與服貿談判。

劉泰英被問到此議題時並沒有正面回應,但他說,先前有候選人提出要跟中國簽訂和平協議之類的,「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問題」,因為國民黨已經跟中國共產黨簽了7次協議,但中國從來沒有遵守過,另外,中國與西藏也簽和平協議,也從來沒有遵守過;最近一次,中國跟英國簽訂香港歸還,後來也沒遵守,顯示中國有「不遵守協議」的習性存在,因此劉泰英認為,「跟它(中國)談什麼和平協議是不切實的!」

但劉泰英話鋒一轉,不管未來由誰執政,新的執政者都應該更注重經濟,尤其政府長期對於公共投資嚴重不足,「執政者經常都是買票性質、發現金」,不利於台灣長期的經濟發展,若新政府不改,恐怕經濟問題仍將遇到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