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茂春中文播客上線 評秦剛落馬「不足為奇」 布林肯、葉倫訪中未促美中關係解凍

中國議題

8月1日,前美國國務院中國政策顧問、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的Podcast「中國內幕」(China Insider)推出首期中文節目,評論前中國外交部長秦剛落馬,美國三位部長接連訪中對美中關係的意義,以及為何他相信美國的民主制度終能戰勝中國的專制獨裁統治。

余茂春評秦剛落馬「不足為奇」

前中國外交部長秦剛神隱一個月後,7月25日在人大常務委員會議上遭到拔官,但保留副國級職務「國務委員」身份。

中國政府並未說明免除秦剛外長職務的理由,引起外界各種揣測,不過余茂春評論秦剛莫名其妙遭到整肅,「本質上是不足為奇的」。

(更多相關新聞:秦剛下台、王毅回鍋 他成任期最短中國外長 最傷的是習近平?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余茂春指秦剛落馬,與中共政權的權力傲慢及腐敗具有直接關係,「今天你是這個領袖的得力幹將,明天你可能就會身敗名裂。」

從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四人幫」江青、前領導人胡耀邦、前總書記趙紫陽到前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余茂春表示這種人多不勝數。

至於是否是「婚外情」讓秦剛中箭下馬,余茂春認為這不是問題所在,他判斷秦剛很可能犯了某種「政治錯誤」,例如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談話間被政敵抓住把柄並上報,因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得不查辦他。

「這個事件給全世界留下了一個貽笑大方的談資,本質上是不足為奇的。」余茂春總結。

美3部長先後訪中,美中關係仍不見回暖

自6月中旬至7月中旬,布林肯、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等美國高層先後訪問北京,這是否代表美中關係有所解凍?

余茂春持否定看法,並指美國部長級官員密集訪中是北京要求,根本原因來自今(2023)年3月的「拜習通話」。

然而,根據余茂春所言,美中關切的重點並不在同一個頻道上。華府把重點放在推動事務性的雙邊實質合作,北京則希望美方具體回應其「大戰略」要求。

余茂春說明,習近平最關心的是「美國這個政治體制對中國人民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因此要求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承諾:一、不尋求改變中國政權;二、不組織反中同盟;三、不支持台灣獨立。

余茂春指拜登同意了這三項要求,不過在美方看來這些所謂的「戰略承諾」都過於抽象,根本無法落實,因此也沒有什麼後續作為。中共催促華府派官員討論通話的具體措施,然而布林肯、葉倫和凱瑞到中國後談的卻是事務性議題,例如建立軍事熱線。

「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有一系列內閣成員部長訪問中國,實際上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余茂春說。

中國「五大優勢」不如說是「五大劣勢」

此外余茂春提醒,美中存在巨大認知差異。例如根據《台灣關係法》(TRA)對台軍售,是否算支持台獨?強化與日韓菲的軍事合作,是否算組織反中同盟?譴責中國鎮壓香港和維吾爾人,是否算顛覆中共政權?

「一旦你跟中共做出了一些非常抽象的承諾,就會有嚴重的戰略誤判在裡面,這是不明智的。」他警告。

當被問及為何對美國民主戰勝中國專制有信心,余茂春解釋,當權力集中在最高領袖一個人手裡,必然會造成權力的傲慢及愚蠢,導致最高領袖嚴重誤判國內外形勢,國家內外方針跟著走向歧途,而且「越走越遠,最終不可自拔」。

中共領袖常談中國具有理論、政治、組織、制度和群眾這「五大優勢」,不過余茂春直言,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就是一個遭絕大部份中國人拋棄的歷史垃圾,中共一方面以強制性措施對人們施暴,一方面又害怕老百姓,政治危機時刻都有可能發生。同時年輕人消極抵抗情緒顯著,不是想「躺平」就是「想潤」(移民海外)。

「所以說習近平口口聲聲說『東升西降』完全是騙人的講話。」所謂五大優勢,余茂春指出,不如說是「劣勢」更貼近中國的現實。

前美國務卿蓬佩奧也有專給中國人看的節目

余茂春表示,「中國內幕」開播以來已經發揮不少影響力,也有許多中文世界聽眾,於是在朋友建議下決定以每個月一次的頻率,發布一集全中文的Podcast,總結該月的英文節目內容以及回應聽眾問題。

早在2021年拜登上任不久,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就明言他們的對中政策「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過一些共和黨重要人士倒是開始嘗試製作以中國人為目標觀眾的內容。

(更多相關新聞:「中共不代表中國人民」蓬佩奧新節目直接對中國民眾喊話 大秀小熊維尼咖啡杯

除了余茂春,他的前老闆兼好友、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也和哈德遜研究所合作,自去(2022)年9月推出網路節目「哈德遜夜話:蓬佩奧致中國人民」(Evening Chats with Mike Pompeo)

蓬佩奧的節目至今發布了7集,從「中國共產黨不代表中國人民」談到「中共利用中美學術交流破壞學術自由」,不過最後一次更新已是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