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新生兒數創新低僅8433人 總統府資政李茂盛點出背後兩大原因

人口政策

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台灣今年5月新生兒數僅8433人,創下歷年單月新低,總人口也連續17個月「生不如死」、負成長。

對此,生殖醫學專家、總統府資政李茂盛警告,若生育率與人口持續下滑,台灣不僅將面臨勞動力短缺,連國防兵源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並呼籲政府應從托育政策與居住問題兩大關鍵著手,才能真正緩解少子化危機。

李茂盛點兩原因致少子化:購屋困難、公共托育不完善 

李茂盛指出,目前年輕人普遍不敢生小孩,最大的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高房價,讓購屋成為沉重壓力;二是托育制度不完善,導致孩子出生後往往得由母親中斷工作,無法兼顧家庭與經濟支出,「一邊要養小孩,一邊還背著房貸或高額房租,家庭根本無法支撐。」

若這種趨勢不改變,他擔憂,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將失去動能,國防也會因兵源不足陷入困境。人口結構的改變不僅是社會議題,更是國安問題,政府不能再輕忽。

李茂盛:應廣設社宅、公共托育,生育與試管補助也不足

針對對策,李茂盛強調,政府應加速完善托育體系與社會住宅規劃,打造讓年輕人敢結婚、生子的環境。

他建議,在托育政策上,國家應扮演更積極角色,提供更明確與可預期的公共托育資源,「讓年輕人生了小孩,國家可以來幫忙養。」例如廣設公托,並活化既有教育資源。

李茂盛指出,許多地區因少子化導致國小出現空餘教室,這些空間可以規劃為托嬰中心,由小學與托育單位合辦,「有師資、有環境,家長也比較放心」。

居住政策方面,李茂盛主張,可以讓結婚家庭優先入住社會住宅,同時加強社宅供給,降低年輕人購屋壓力。

他批評現行縣市政府在重劃土地時,未妥善規劃社宅比例,反而因土地標售推升房價。李建議,中央政府應明定在都市重劃區內,至少預留10%至20%的土地作為社宅用途,「這樣才能真正讓年輕人住得起、也敢生。」

(更多新聞:嫌貴就不蓋了?13萬戶社宅興建計畫一年後「進度0」 民團轟行政院拖賴清德後腿

112年12月行政院通過「提升社宅用地供給精進措施」,明訂未來直轄市整體開發案須留設 5% 土地、其餘縣市須保留 3% 作為社宅用地,並專案讓售給中央政府興辦社宅;但仍與李茂盛建議的比例更高、適用更廣、全面範圍重劃區的方向有所落差。

此外,他也點出目前生育補助與試管嬰兒補助金額偏低,對不孕夫婦而言缺乏足夠誘因,政府應適度提高補助,才能協助有生育需求卻受限於經濟條件的家庭。

李茂盛強調,台灣的醫療現場已經感受到少子化帶來的衝擊,不只出生率持續下降,高齡化下的「老無所養」也已浮現,若不在此時積極面對,未來問題將更加棘手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