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我們要選擇適合的金融創新

央行總裁

《信傳媒》掌握,央行副總裁可能由台大經濟系教授陳南光出任,專長在總經與貨幣經濟學的陳南光2日恰巧出席「數位貨幣之金融影響與政策因應」研討會擔任主講者。

對全球央行來說,數位貨幣已經是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與機會,陳南光從貨幣分類談到數位貨幣的定位,再講到數位貨幣對總體經濟的分析。

數位貨幣不是新玩意,20年前巴西就發行了

數位貨幣、虛擬貨幣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很新穎的事物,但陳南光先是舉了一個有趣的案例,他說其實1994年巴西就已經發行虛擬貨幣。

由於巴西當時的通貨膨脹率高達2500%,巴西政府遂而創造出一種名為URV的虛擬貨幣,民眾的日常生活商品、勞務都使用URV來「計價」,但一般民眾仍使用原來的法令貨幣作為交易媒介。

實際應用上,所有的商品或勞務會同時標計URV和法令貨幣的價格,URV標示的價格永遠不變,但法令貨幣的價格會持續變動,假設今天1元URV等於10元法令貨幣,但幾個月後,A商品漲價變成20元法令貨幣,但URV價格還是只會標記1元。

沒想到久而久之,民眾真地感覺物價趨於穩定了,因此實施3個月後,巴西政府就正式宣布URV成為新的法令貨幣,名為Real。陳南光說,一般大家在討論貨幣只會討論交易媒介,但這個例子也讓我們知道,計價單位才是貨幣最核心的功能。

數位貨幣對傳統金融機構將造成衝擊

而我們都知道,對央行來說發行貨幣是一種主權象徵,那如果由央行來發行數位貨幣,到底會是怎麼樣的想像?

陳南光引述國外學者於1980年代提出的看法表示,目前只有金融機構可以在央行開戶,就是所謂的準備金,因為準備金有央行背書,所以不會有風險,如果今天每個人都能去央行開戶的話,就不會有擠兌的事情發生,我們也不再需要存款保險了。

但這對金融機構,甚至國家的貨幣政策來說,恐怕就會造成衝擊。陳南光分析,數位貨幣去中心化的特質會使得銀行損失在支付系統上的地位,也會讓銀行損失存款,久而久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會萎縮,變成所謂的「narrow banking」,「銀行是否願意變成這樣的型態還很難講。」

至於對貨幣政策的衝擊,陳南光表示,如果央行採取貨幣目標機制和貨幣政策傳遞機制的話,就會受到滿大的衝擊,基本上台灣就是這樣的金融體系。但反過來說,數位貨幣也能給予央行額外的貨幣政策工具,國外也有研究指出,這有助於央行設定零通膨的目標。

陳南光認為,數位貨幣比過去電子貨幣更多的優勢在於多元性發展,像金融交易專用、清算專用,或各行業專用都有可能。因此,進一步來說,央行到底要不要發行數位貨幣,同樣也有多元的選擇。

央行其實有多種選擇,而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當央行選擇不發行數位貨幣,「那就針對央行的支付系統改進」;若選擇發行,要中心化或去中心化,要直接發行或透過銀行發行,要採取實名制或匿名制,有非常多種選擇。

「英國的清算支付系統CHAPS被大家公認為是很高效率的系統,但在2014年的某天卻發生當機事件,雖然影響不大卻也讓大家嚇出一身冷汗,所以未來是否有數位貨幣來改善清算支付系統,也是大家改進的方向,」陳南光說。

那數位貨幣是否會造成大家擔心的金融危機?陳南光表示,事實上幾百年來,金融危機的根源就是信用與資產價格膨脹與萎縮的循環造成,這點的確是要密切注意。換句話說,對於數位性貨幣的發展得要全面思考,影響所及要看各銀行反應和各國央行態度。

對於台灣來說,「除了繼續研究相關議題以外,我們也要選擇適合我國金融體系,並能幫助總體經濟的金融創新,」最後陳南光下了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