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審還是陪審引司改辯論 藍綠支持參審制 但最怕的還是恐龍法官

司改

司改真的比年改難嗎?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27日歷經14個多小時的逐條處理,全案於近午夜初審通過,但包括終局評議門檻、中間討論、適用範圍等關鍵條文,在場立委與官員沒有一致共識,因此保留;召委周春米裁示,全案須交黨團協商,29日將審查時代力量黨團所提的《刑事陪審法》草案。

司法院提不採陪審制10大理由,部分法界反彈

時代力量的《刑事陪審法》草案,主張1名法官、9名陪審員,由陪審員組成的陪審團「獨立決定」被告是否有罪,法官負責量刑部分,是屬於陪審制。初審通過的司法院版,是採3名職業法官、6名國民法官「合審合判」,就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及科刑,共同討論、表決。

關於「國民參與審判」的終局評議門檻部分,有罪認定是以包含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達2/3以上的同意決定。至於量刑,由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過半數的意見決定之。

司法院上週在立法院公聽會上,就列舉不採「陪審制」的10大理由,但此舉引發民間團體的不滿,包括民間司改會、台灣陪審團協會、台灣社、司改關懷律師協會、聯合國協進會、公督盟、台灣教師聯盟、台灣國會透明化協會、中華國家法治改造促進會、台灣永社等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反對。

這些團體中,不乏曾與民進黨一起促進民主改革的人士,如律師陳傳岳、林永頌,本土派學者張葉森、李川信,前民進黨台南縣長蘇煥智、前國防部副部長蔡明憲,還有扁案辯護律師鄭文龍,以及司改國是會議委員張靜律師等。

藍綠有共識,支持參審制

事實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即表態,民進黨團支持參審,陪審在台灣行不通,問題會更大,因為陪審沒有判決書,也不能上訴,這很難被接受;司法改革希望將現行的制度做些改變,目前參審制是比較穩定的方式,可以先試行,讓人民參與審判。

民進黨立委周春米指出,參審與審判是兩個制度,沒有哪一個制度比較好,選擇參審制,是選擇一個對台灣比較好的制度,風險較低,較為穩健的制度。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說,傾向支持參審制,這是比較務實的,黨的智庫也在擬定相關版本,將在近期提出,內容與司法院版本會有所不同;他說,此事沒有藍綠的問題,如何符合民眾的期待,以及在司法實務運作上是否可行,才是重點。

民間團體:陪審、參審一併試行

民間團體認為,陪審制與參審制都各有優缺點,台灣正處於制度選擇的十字路口,可以兩制一併試行,先正確評估民意,再設計合於我國國情的制度。民團批評,司法院自以為是代替人民選擇參審制,是法律菁英藐視民意的傲慢。

民團要求,在人民參與審判此司改核心議題上,司法院與民進黨應該落實司改國是會議「溝通對話」的精神,傾聽人民心聲,爭取民間參與,因此提出三項呼籲,一是,司法院應提出去年與民間團體協商的陪審參審一併試行的修正草案,作為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的參考。

其次,民進黨不應限制黨籍立委支持陪審制或陪審參審共同試行。再者,立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應將「陪審制」與「二制併行」的提案,與司法院《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併案審查,各種版本的法案皆要委員會進行朝野協商。

什麼制,都沒有解決恐龍、奶嘴法官問題

事實上,不論參審、陪審,並沒有解決外界詬病最深的恐龍法官、奶嘴法官、收賄法官、怠惰法官、缺乏同理心與道德的法官;法官的弊端層出不窮,搞外遇、性騷擾,包二奶者時有所聞,「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的弊病,也無法透過參審、陪審滌除。

司法,是歷經多次政黨輪替以來,唯一沒有太大改變的官僚系統,藍綠都習於這套傳統司法體系,不想改變,也不易改變,司法成為太上皇,當要被監督就高舉憲法「獨立審判」大旗,政治聽命於司法,司法則為政治服務。但是從政治面來看,參審能讓法官不反彈,國民黨接受,蔡政府即使面對泛綠團體的反彈,受到的衝擊也是比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