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22天無本土病例》台灣如何守住社區防線?張上淳一次說明

武漢肺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在記者會中提到接下來的防疫是「把防線逐漸退回到個人」,並且也因上週連續5天0確診而開始推行「防疫新生活運動」,鼓勵民眾落實防疫之餘,也能放鬆享受生活,並將陸續開放民眾參與戶外型態的藝文表演及體育賽事,或從事踏青、運動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只要民眾在維持個人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可以放心參與各項戶外活動。

隨著五一連假的結束,敦睦艦隊又有4例確診,以及零星境外移入再次出現,指揮中心目前的防疫政策有何新方向?暑假是否能出國玩?無症狀感染者如何治療?敦睦艦隊的最新疫調狀況又是如何?

防疫陳時中v.s.復甦陳時中》如何取捨?部長這樣回應...

有媒體問到,關於陳時中日前提到的「防疫新生活運動」,且把防線逐漸退回到個人,目前規劃到什麼程度?像是室內100人、室外500人以上公眾活動停辦的規定,甚至是校園封閉這些管制,以及許多藝文體育活動是否會儘快恢復?目前中央有些政策認為可以放寬,但地方並沒有跟著放寬,以長照來說新北甚至加碼表示對於長照恢復探視不會配合。這些問題防疫中心會怎麼處理?

對此,陳時中表示,室外、體育、文化等活動會逐步放寬,這些是給地方的建議,地方在執行相關措施就依據地方本來的權責,就有所謂必要性的考慮,如果地方覺得有必要性、也有管理的能力,也做得到集會指引的話就可以進行,若地方覺得沒有能力做到,就可以不用開;「不能說中央規定一定要開,但若是地方沒有能力,就尊重地方的考慮,畢竟地方最清楚自己的狀況,不過我們還是不斷會有方向跟指引出來,地方就他的可行性去做一些考慮,基本上會以這樣的政策來推動。」

至於問到「防疫陳時中」與「復甦陳時中」這兩個角色會如何取捨?陳時中表是,台灣感染的程度很低,「我們沒有所謂復甦的問題,而是『活化』的問題,怎麼樣恢復新生活是我們要努力的。」

還有記者問到,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現在許多政治人物都在追求0確診,但0確診爽一下就過去,對此陳時中也回應表示,現在是在追求個人的防線建立起來,希望切斷相關的傳播鏈,另外把醫療的量能準備好,以及積極與國際合作,看是否有新藥和疫苗以及相關檢測方法及更有效的方式,「我講過很多次,沒有在追求0確診,我相信柯市長應該不是在講我啦!」

如何治療「無症狀感染者」?張上淳解釋

而問到一般無症狀感染者,因身體沒有不舒服的情況,進醫院後是否只會隔離起來,還是會使用什麼樣的治療方式?

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無症狀感染者進到醫院後,仍會將他們放在負壓隔離病房,跟其他人隔離開來,避免身上所帶的病毒傳給其他的人員和環境,「不過進到醫院後因為無症狀原則上沒有做特殊的治療,通常是等他自己的免疫力把病毒清除乾淨,也是一樣要等到三採陰才解除隔離。」

張上淳解釋,因無症狀帶原者本來就沒有疾病、沒有症狀,所以也沒有康不康復的問題,只有要看病毒有沒有去除、檢驗陰性等這個時間而已。他表示多數醫院都是這樣處理,不過也許有少部分醫院在進行奎寧的臨床試驗,「他們有分成2組,一組是有給奎寧、一組是沒有給奎寧,去比較這2組有什麼差異,也許少部分無症狀帶原者病例有分配到使用奎寧藥物,這部分是看他排病毒的時間有沒有因為使用奎寧治療而縮短。」

張上淳也提到,過去發生幾件在社區出現不明感染源的風波,或是沒有傳染出去的一些狀況,要探討的醫學意義為,當中有一些干擾因素需要考慮,包括:

1.他身體上帶的病毒量是多還是少?以前常聽到「超級傳播者」的概念,就是帶病毒量非常龐大,很容易傳播給其他人

2.自己的行為和症狀如何?無症狀帶病毒者雖然看到病毒量不見得很低,可是他沒有咳嗽、打噴嚏、飛沫噴濺出去的機會,相對傳播出去的機率就變小了

3.活動形式的範圍如何?國外許多大規模人群聚集的時候,是否在其中長時間存在?像之前韓國及新加坡教會傳播,或是開會狀況等等,這些人傳出去的範圍有多大?這些都是參考的狀況。

4.每個人個人衛生習慣、周遭人衛生習慣。有無戴口罩差異很大,這也就是歐美跟台灣的差異,因為在觸摸口鼻前不可能隨時都洗手,戴上口罩其實是減少觸摸口鼻的機會,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張上淳:敦睦艦官兵2次抽血盼能助判讀

而針對現在許多無症狀確診者,甚至像敦睦艦官兵一樣40天後才確診,之後是否會考慮改變檢疫措施,或增加篩檢範圍?

陳時中表示,有相關檢驗如果精確值、誤差值都比現在盛行率來得好,才會做這樣的考慮,「否則若誤差值比盛行率還要高,這樣相關作為都沒有效果。」他也提到,很多量能都要跟現行狀況相匹配,以目前來講,在醫院還是會維持三採陰、社區積極隔離或檢疫,再加上積極把資訊化做得更好,讓大家通報更方便,「根據3個月來的經驗,這樣的防疫體系應該能守得住,我們對病毒的了解更多會有其他因應作為。」

張上淳也表示,有關艦隊官兵抽血用血清方式去了解整體情形,因在3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都用不只一種方法去檢測,「裡面有一些差異,我們在討論後有些已經得到比較肯定的答案,但有些還是覺得需要更謹慎的判讀。」

他表示,在這次二採陰後也請一些軍官再次抽血檢驗,做血清的檢查,「血清流行病學的檢查是一種、血清抗體做診斷也是一種方式,血清抗體確診到底是不是真的感染,通常會用更嚴謹的方式,例如只有一次抽血也許不夠,就需要第2次抽血,這次抽血離上次抽血間隔2週的時間,2週後若真的在近期有發生感染的話,就可以看得更清楚。」

張上淳提到,若本來只是Igm陽性,也許2週後會看到Igg也出現陽性,如果2週後都沒出現,也可能之前的是偽陽性,「在這次3個實驗室很多方法比對當中發現,目前的方法沒有一個是絕對很好的,都有偽陰性、偽陽性的問題存在,這個狀況我們為了謹慎小心起見,所以隔2週後再做抽血確認。」

此外,是否可以針對某些族群做血清流行病學的調查,張上淳表示若偽陰性、偽陽性的問題沒辦法完全克服的話,在盛行率很低的時候去做這些事情,有時反而會製造一些困擾,「本來不是陽的偏偏說是陽,本來是陽的又說是陰,會製造一些困擾。當盛行率比較高的時候,這時候再做這些事情,小小的誤差本來就存在、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他表示由這次敦睦艦隊的抽血經驗也有學習到,且經過2次抽血後會有比較完整的判定。

未來採檢方式是否改變?

也有媒體問到,敦睦艦隊滿14天解隔離前再做採檢,才能找到4名新增確診者,之後的印度包機或是較多人需要集中檢疫的場所,是否會比照可能認為高風險區回來的民眾,滿14天解隔離前再做採檢,是否會成為常規的措施?

陳時中表示根據這次14天的經驗,會再跟專家小組討論,至於採檢時間是要拉在14天解除隔離前一天做、還是14天之後,會需要再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新增的4位敦睦艦隊官兵,於4月14日至18日返家跟家人朋友接觸,目前有匡列10人,不過從接觸後到目前都沒有症狀,雖已過追蹤期,但還是會針對這10位做採檢。

莊人祥也提到,針對過去所有匡列的接觸者和居家檢疫或隔離者,在14天解離後還會要求7天自主健康管理,為了避免個案若在14天內有發病的話,即使是無症狀者,多7天延長也能避免把病毒再傳給他人。

疫情若6月告一段落,暑假是否能出國?

而問到今天新增的案437,該案在4月24日隔離期滿後,於4月27日主動聯繫衛生單位表示有流鼻水等症狀,經檢驗後初步結果為弱陽性,已在4月30日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為何測出弱陽性卻未宣布確診?

莊人祥表示,案437在實驗室看到的結果在臨界值之間,因不是太確定所以再檢驗並再採了3次,「因時程也比較久,也出現時陰時陽的狀況,才需要驗這麼多次才確診。」

陳時中補充表示,很多人以為檢驗翻出來是黑的就是黑的、翻出來白的就是白的,「其實還是有一些專業判斷的空間在,如果在敏感性比較不足的情況下,判斷空間更多。只是PCR相對是公認較精確的,但有時候在弱陽性上還是有些懷疑跟症狀沒有配合等等的情況,專家都會建議再採,但都會先隔離開來。」

至於有專家引用大數據研判疫情可能在6月趨緩,暑假期間是否能出國?陳時中表示能不能出國旅行,得看要去的地方的疫情,管制變不變鬆不在指揮中心這邊,不過目前還沒有規劃到這麼遠。

指揮中心也在今日晚間表示,於今日上午再次採檢之磐石艦成員共345人,其中1人於昨日採檢結果呈現弱陽性,而無法研判,今日再次採檢後確診,個案無症狀,將由救護車後送住院隔離;其餘344人檢驗陰性,將於今日晚間7時解除隔離,並依國防部安排離開檢疫場所,返家後需持續落實自主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