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給蔡總統的建言》台美關係有史以來最好 魏啟林:應加速簽訂台美FTA

總體經濟

就在今年1月11日蔡總統順利連任不久,全球隨即面臨到百年一遇武漢肺炎風暴襲擊,全球受影響國家超過186國,染疫人數超過4百萬人,死亡人數超過30萬人,目前看來全球疫情短時間不會結束,人們必須與病毒共存,在全球疫情持續延燒下,台灣防疫有成,不過經濟上卻面臨內外嚴酷的考驗。

回顧過去4年以來,台灣經濟成長率開低走高,2019年更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之冠,蔡政府看似交出了亮麗的經濟成績單,但實際上是美中貿易戰的外部事件推升了台灣經濟成長率,而疫情爆發後,就國際情勢來說,美中之間的對峙非但沒有降溫反而有越演越烈態勢,這對台灣到底是危機還是機會?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台灣經濟新定位,《信傳媒》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從國家經濟戰略的角度,給蔡總統建言,並以系列報導方式呈現。

疫情催出各國走向大政府

過去經濟學理論上始終存在著兩派哲學,一派是堅守走向社會福利的「大政府」,另一派則是主張回歸市場經濟的「小政府」,至今兩派立場仍爭論不下。

「可是遇到這一次疫情以後,各國開始走大政府了,因為政府開始花錢。」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分析,這一波疫情帶給各國政府的最大轉變,就是紛紛走向大政府。

資歷橫跨產官學研的魏啟林,不但擁有經濟博士學位,目前也兼任台大商學研究所教授,曾任行政院秘書長、土銀董事長、研考會主委。他觀察,「當我們遇到患難就需要大政府。所以每一個國家遇到施政困難,就往外用兵、打仗,也造成全球的個人主義大後退,集體主義向前走。」

他指出,台灣全民健保就是非常左派的思想,因為全民健保是所得越高就必須繳納越多保費的一種福利制度,再加上因應疫情衝擊,政府大撒幣花錢並且排富,這也是一種大政府手段。

就連最右派的美國政府也做了最左派的行為。魏啟林認為,這次川普祭出有史以來最大筆的2兆美元紓困案,除了要拚競選連任之外,最主要原因是,疫情造成經濟不確定性。換句話說,這一波疫情也催出了「大政府」的趨勢。

台灣經濟成長率全年力拚保1%

但面對疫情所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與衝擊,魏啟林也開門見山地說,「如果美國、歐洲、中國三大經濟市場表現都不佳,我們能夠拚保1(經濟成長率)就很不錯了,而且我們應該要想辦法來保1。」

他表示,在台灣本地生產至少有60~70%必須外銷,但疫情造成全球貿易萎縮,消費者不再消費,「沒有cash進來」絕對將大受影響。

而台灣夾在美中兩大經濟體之中,其中,全世界最大消費的市場就是美國,美國GDP占全球GDP近25%,其次是中國占全球GDP約16%,尤其台灣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占總出口金額近40%,一旦中國市場重擊,台灣出口肯定也難逃衰退。

魏啟林提及,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2020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減6.8%,「這個數字我是很懷疑」。他指出,在該數字未出爐前,4月初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曾預估,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將落在負6~10%之間,且第二季最好力拼正成長,假設中國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正3~4%,等於第3、4季要達到10%,引發魏啟林質疑:「怎麼可能?」

另外,美國商務部也同樣公布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衰退4.8%,歐元區則季減3.8%,不過,疫情衝擊美國、歐洲主要是落在第二季,因此研判歐美的第二季經濟成長率表現將會更差。魏啟林認為,在美國、歐洲、中國三大市場普遍都不佳的情況下,台灣更應該要想辦法力拼全年經濟成長率「保1」才是

供應鏈加速本地化、短鏈化,未來物價面臨上漲

2018年中旬美中貿易戰開打,全球供應鏈出現「兩極化」發展,像是不少大型台商將一端產線移至東南亞,供應美國;而另一端產線則留在中國,用來供應中國。

而這一波疫情更加速了美中兩國之間的摩擦,也影響了全球貿易版圖的變化。魏啟林預料,未來的供應鏈形成將發展成「本地化」或者是「短鏈化」。魏啟林口中所說的「本地化」指的是,包括所有零配件廠商都在本國裡面;而「短鏈化」是指,縮短產品與生產線之間的距離。

這與過去30年的全球化風潮有很大不同。魏啟林指出,全球化之所以造成全球物價大為下跌,原因是全球化讓全球生產體系轉向水平分工,企業擴大經濟規模、赴海外設廠生產,同時尋求較低的人力成本,進而降低生產成本。

但若未來供應鏈面臨「在地化」或是「短鏈化」之後,等於生產成本增加,最後到了消費品,物價就會上漲。只是疫情當前,大家都不消費,還反而造成物價下跌。

台灣應參與美國供應鏈,與美國合作新南向

談到蔡總統接下來4年任期該如何拚經濟?

魏啟林強調,「政府要做政府的事,民間要做民間的事。」他指出,台商赴東南亞設廠最需要政府的保護與協助,並且與對方政府打交道,但台灣在東南亞地區並沒有大使館,僅有辦事處,政府沒有辦法給予最大保護。

「台灣未來要走的路,只有選擇美國這一條路。」魏啟林分析,在兩岸政治定位仍存在差異的情況下,兩岸維持現況,僅剩民間交流發展;而蔡政府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是與美國關係良好,當所有赴東南亞的台商需要保護,但政府卻幫不上忙的時候,「台灣為什麼不找美國幫忙?」

魏啟林指出,台灣應該與美國一起合作新南向,只要美國運用《台北法案》,在新南向國家表態支持台灣,協助台灣擴展國際空間,也能給予台商在當地的投資保護。

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刻,應盡速簽訂台美FTA

「這是有史以來台美關係這麼好的時刻,也是有史以來,美國如此願意幫助台灣。」魏啟林認為,蔡政府現在不可能跟美國要到政治利益,因此外交戰略空間相當有限,但台美經貿關係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甚至應該強化台美之間的科技交流,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慧AI等領域。

魏啟林認為,美國政府目前鼓勵美國企業加速遷離中國、移回美國生產,但不可能完全本地化,這時候若台灣能加入美國供應鏈將是一大關鍵,尤其台灣若能與美國簽訂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就能免於課稅。

魏啟林也說,有了台美FTA,台灣才有機會與其他國家再建立自由貿易協議,這項工作對於國家未來發展絕對相當重要,也是蔡政府在疫情過後,最重要的首要工作。

但為什麼過去4年蔡政府始終無法簽下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答案是,由於這涉及開放美豬、美牛等食安及農產品的議題,招來國內農民團體的不滿。因此魏啟林也呼籲,政府應該釋出誠意,透過補貼政策給予農民,並用最大力量進一步向社會大眾溝通,爭取最大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