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放款亮紅燈!放款金額最高前三名都曾經跟廖燦昌有關?

金融

金管會今年訂出國內銀行對中小企業新增放款3000億元的年度目標,這項目標已提前在上半年達標,顯見中小企業仍是國銀積極爭取的放款客戶之一。但隨著疫情衝擊中小企業營運,承作中小企業的國銀也面臨呆帳增加的風險,銀行必須增提備抵呆帳金額,進一步侵蝕銀行業獲利。

從整體銀行業來看,根據金管會針對國銀的資產品質評估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止,整體國銀逾期放款比率攀升至0.25%,相比去年同期逾放比的0.23%,增加了0.02個百分點。

不景氣環境伴隨著銀行呆帳增加,這也讓象徵著「銀行承受呆帳能力」的指標—備抵呆帳覆蓋率跟著下滑。根據統計,截至上半年為止,整體國銀的呆帳覆蓋率已降至549.78%,相較於去年底的651.78%,顯示出國銀承受呆帳的能力下降。

京城銀、台企銀、陽信商銀對中小企業放款占比高

今年以來,肺炎疫情讓國內企業面臨破產倒閉危機的「生存戰」,尤其又以先天體質相對差的中小企業更是首當其衝。一旦出現營運危機,對於中小企業放款占總放款比重較高的銀行來說,其影響程度也相對較大。

根據《信傳媒》彙整統計,國銀對中小企銀放款占各銀行總放款比重的前5大,分別是京城銀行、台企銀、陽信商銀、第一銀行以及華泰銀行,其中,京城銀行及台企銀對中小企業的放款比重皆高於5成,也讓潛藏的呆帳風險增加。

儘管截至今年6月底,京城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939億元,占總放款比重達近6成,但京城銀行逾放總額僅1900萬,逾放比率也僅0.01%,備抵呆帳覆蓋率達到12646.57%,其資產品質仍傲視整體銀行同業。

台企銀上半年逾放金額創近5年新高

台灣中小企銀(簡稱台企銀)可就沒這麼幸運了。由於台企銀長期耕耘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放款占自家總放款比重也同樣超過5成,截至今年上半年,台企銀逾放金額已飆升至56.04億元,不但一舉超越去年一整年的逾放金額36.28億元,也創下近5年來的新高紀錄,而今年上半年的逾放比也攀升到0.48%,追平5年高點。

另外,光是上半年的備抵呆帳金額就高達143.8億元;而代表風險承受能力的備抵呆帳覆蓋率,則是降至256.57%,創下4 年來新低。

台企銀在第二季法說會上坦言,受到疫情與整體經濟表現影響,中小企業受衝擊大,「我們確實有一些老客戶面臨經營上的困境」,使得今年上半年出現逾放金額、逾放比率攀升,以及呆帳覆蓋率下滑的情況。

今年3月才獲得真除的台企銀總經理張志堅則表示,由於台企銀客戶超過5成皆是中小企業客戶,這些客戶因應系統性風險較弱,預計未來也將從景氣、當年度盈餘成長狀況、逾放比率與呆帳覆蓋率等面向通盤考量,決定是否增提備抵呆帳準備金來因應。

不過,增提備抵呆帳金額也侵蝕銀行獲利表現,以目前台企銀來看,今年前6月自結稅後純益僅22.58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超過3成,第2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僅剩下0.3元。

中小企業放款金額最高的前三名,都跟廖燦昌有關?

事實上,截至今年6月底,整體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7.29兆,不但占整體放款市場比重26%,且若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小企業放款餘額也比同期增加了6500億元。

若從國銀對中小企銀放款的絕對金額來看,第一銀行以放款7294.18億、市占10%拿下最高;其次則是合作金庫,中小企業放款金額為7110.53億,其市占也達9.75%;第三高的銀行則是台企銀,中小企業放款金額也有5637.56億,市占率為7.73%。

其餘四到前十名的順序則依序是華南銀行(5620億)、兆豐銀行(5030億)、土地銀行(4905億)、彰化銀行(4692億)、玉山銀行(3904億)、台灣銀行(3777億)以及中國信託銀行(2364億)。

恰巧的是,位居中小企業放款金額最高的前三名,這三家銀行正巧是前第一金董事長廖燦昌都曾經主掌過的公股行庫,廖燦昌自1999年到2012年,超過20年時間都待在台企銀,甚至從基層一路接掌台企銀董座。

2014年則又接下合作金庫董座,在2017年任內因慶富案黯然下台,直到2019年再度回鍋第一金控擔任董座,今年則因為在合作金庫任內涉入遠航掏空案,遭台北地檢署起訴,便主動請辭第一金董座職位。

但一名銀行企金主管則緩頰,這與個人董座主掌因素不大,由於公股行庫一向肩負著中小企業放款的政策責任,這也是為什麼對中小企業的放款金額,公股銀行始終占據前段班名次;但他也坦言,如今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周轉的困難,對於公股行庫來說,不僅衝擊了銀行的資產品質,獲利保衛戰恐怕也避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