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賴怡忠:拜登當選美中冷戰也不會停 台灣站最前線如當年「柏林」

美國政治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本週登場,比起一些學者對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的對台政策抱持悲觀態度,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較為樂觀,他認為「美中對立是結構化因素」,美中冷戰不會一夕之間消失,且在拜登治下或許更有機會簽訂台美自由貿易協議。

儘管如此,賴怡忠仍對拜登有所保留。

拜登競選期間曾指「美國最大敵人是俄國而非中國」,他不提印太戰略、反對供應鏈脫鉤,恐使台灣失去在美中冷戰下獲得的戰略及經濟重要性,並回到過去那種尷尬的模糊角色。

經濟民主連合正在舉行「島嶼的世界瞭望」系列講座,10月30日與政大學生會等團體合邀賴怡忠分享他對美國總統大選及美中冷戰的看法。(圖片來源//政大學生會提供)

拜登「模糊戰略」恐讓台灣角色倒退

「拜登團隊並不把台灣視為敵人,台美溝通應該能保持順暢,」賴怡忠認為不論誰當選,都不至於嚴重衝擊台美關係,重點是「台美一些既有的政治成果會不會倒退?」

賴怡忠指出,拜登團隊確實嘗試安撫台灣,然而他並未像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那般清楚定位台灣,將台灣視為印太戰略重要夥伴,並納入供應鏈重組圈。

因此拜登若勝選,問題在於「台美在印太戰略下的合作會不會消失?供應鏈重組如果喊停,台灣該怎麼辦?」

拜登相信,為了維持台海和平,必須對台灣採取「模糊戰略」

然而賴怡忠表示,這項戰略對台灣隱含一項風險,即只要中國不興戰,台灣的政治發戰就會受到限制,因為預防戰爭的責任再次平分給兩岸,而任何邁向獨立的意圖,都會讓台灣再次被打上「麻煩製造者」的烙印。

台灣形同舊冷戰下的「柏林」

賴怡忠表示,新冷戰雖呈美中對峙事態,但各自集團還在形成中,還不似舊冷戰那樣壁壘分明,不過美中脫鉤確實可能促進這一過程。

「台灣是新冷戰格局的核心!」賴怡忠引述前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指台灣若是「富爾達缺口」(Fulda Gap),東沙島就是富爾達缺口最前線的「哨兵站」,位於台海、南海與巴士海峽交界處,這裡是中國突破第一島鏈封鎖的關鍵。

若說香港角色形同舊冷戰時的「韓戰」,讓人確定中國意圖,台灣就是位於衝突第一線的「柏林」。

「按目前趨勢,中國對台壓力只會愈來愈強,直到台灣投降為止,也就是接受統一。」賴怡忠說。

「台灣愈好,就凸顯中國治理愈爛,尤其是在他內部問題不斷的時候。」賴怡忠表示,「兩岸問題不在於統獨,而是地緣戰略與政治價值衝突的複合競爭。」

美中落入「修昔底德陷阱」?首提者是習近平

北京將兩岸問題包裝成「統獨問題」以推託責任,正如他將美中關係描繪為「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賴怡忠指這個說法首見於習近平2012年訪美時的一番話,其潛台詞為「美國是衰弱強權,而若有戰爭爆發,都是因為美國要打壓崛起的中國。」

「台灣的身分與國際參與問題,也就是制憲及關係正常化,已是國際戰略架構重組的一部份,無法仰賴國內單獨解決。」賴怡忠表示。

賴怡忠指武漢肺炎讓台灣「體質大翻轉」,是台灣獲得國際地位的重要契機。例如在各國大封城下,台灣身為唯一正常運作的前20大經濟體,吸引不少無處可去的外資,微軟谷歌紛紛來台設廠。

台灣甚至意外出現「在地國際化」,許多外國駐亞洲記者因武漢肺炎、美中冷戰而離開中國或向台灣集中,使台灣國際曝光率大增,並進而拓展台灣產業的機會,以及凸顯台灣的國際困境。

中國敗筆:忙於權力鬥爭,忽視川普訊號

賴怡忠將美中冷戰成因歸咎於天安門事件後中國採取「政左經右」、美國將「外交政策外包給全球化和資本邏輯」,還有歐盟整合實驗失敗。

儘管2018年美中貿易戰讓許多人感到錯愕,尤其是中國,賴怡忠強調這早從2017年川普上台後便有跡可循,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訪美後不久,美國商務部便展開232、301調查,年底發布的《美國國安戰略》定調中國為「有意改變現狀」的戰略競爭對手。

「習近平忙於黨內權力鬥爭,沒注意到川普釋出的訊號。」賴怡忠說,「中共錯在將美中關係高度個人化,以為能透過高層控制和美國的關係。」

賴怡忠指出,前高盛執行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2006年出任美國財政部長後「華爾街便一直主導美國的中國政策」,直到2012年中國經濟成長開始衰退,製造業聲浪才漸大後,川普在白宮設立「貿易暨製造業政策辦公室」,由經濟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擔任主任。

隨著印太戰略臻於完備,2019年11月國務院發表《印太願景》,確立「美台合作是印太戰略一環」,台灣獲得前所未見的明確角色。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2018、2019年兩度針對中國威脅發表演講,今年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以中文演說紀念五四運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宣布「九段線」不合法,就連司法部部長聯邦調查局(FBI)局長都接連警告中國危機,代表美中對立已超越國際進爭,成為美國內政問題。

作為回應,習近平引用毛澤東語言「自力更生」,8月提出「經濟雙循環」,10月五中全會正式將雙循環寫入15年經濟發展戰略,賴怡忠認為美中已經愈行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