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記者被迫離開中國 紐時、華郵、華日等34名記者在台灣找到立足點

政治

外交部於去年12月底統計,2020年新增登記34位外媒記者,其中來自美國的媒體記者就有21位,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原先派駐中國的多名記者。部分國際媒體因為新冠疫情與美中關係緊張影響,打算先短期駐足台灣,但有媒體規劃長期駐點台灣。

中國注意特殊的外媒轉進台灣

去年3月,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包括武漢封城的消息被報導,當時外界還能一窺中國疫情的堂奧,但北京對新聞採取嚴格審查,亦認為外媒多居於不善的觀點報導,加上香港反送中事件的一系列新聞批露,都讓中國政府臉面無光,最後決定驅逐外媒記者。

據了解,駐中外媒被徹離後,開始尋找新的駐在地,相關人士說,北京仍關切這些外媒的動向,特別是轉進到台灣駐點的媒體,不過,有些立場較親中的媒體,中國較不擔心,而是擔心具有NGO、人權、注重民主自由的外媒來台,並且關切這些媒體如何在台灣發揮隔海報導中國負面的新聞。

台灣外籍記者聯誼會(TFCC)去年12月中在一份新聞稿中示警,國際媒體在中國的工作環境日益惡化。當時,由於彭博社的中國籍員工范若伊,被因國安理由遭中國政府拘捕。TFCC強調,中國公民在支援中國境內的外國媒體,扮演十分寶貴角色;沒有他們的付出,外媒在中國境內勢必難以運作;這些中國公民的安全值得受高度重視。

外媒從台灣報導中國,各有利弊得失

TFCC副會長William Yang向「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政府去年將多位美國記者驅逐出境後,許多記者現在都在台灣,也為台灣的外媒圈帶來一些不同的面貌。大家慢慢發現,從台灣報導中國,不是一個不可能的現象。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在2017年就已捨棄香港,改在台北設立其在亞洲的第一個辦事處;2018年《德國之聲》在台北設立辦事處,做為報導東亞的主要據點。這波外媒來台潮,被認為是台灣的機會。

不過,有美國記者表示,被驅逐出境顯然是美中雙邊的議題,不是新聞機構本身可以解決的,所以未來要看拜登政府如何與中國政府協商。只能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我們現在沒有看到任何中國政府想鬆綁規定、讓美國記者回到中國的跡象

也有外媒記者說,從台灣報導中國,有一些必須克服的挑戰,例如透過電話採訪,較難取得受訪者的信任,除了有通話安全疑慮外,也較難刻劃中國人民的真實面貌。如果中國政府願意開放、反轉他們驅趕外媒記者的政策,勢必有一些會被派回中國,也會留一些記者在台灣,因為台灣以它的方式,讓自己在國際間變得更為重要了。

中媒變相撤離台灣,兩岸新聞進步還是倒退?

外媒記者駐台增加,反觀中國記者駐台卻有減少趨勢。一方面因為疫情延燒,政府禁止中國「專業人士」來台;再者,陸委會對於中媒提出的「個案申請」,再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做確認的方式,讓中媒「等太久」,包括廈門衛視、海峽導報、東南衛視等,都考慮陸續撤離,返回中國。

由於中媒記者難以正常輪替換人,在台記者人數將愈來愈少,也可能影響其駐點採訪運作。據指出,目前還會繼續留在台灣的中媒,或許僅剩新華社、央視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視台等。受這波「防疫之名」出現的中媒撤離潮,有人形容兩岸新聞交流倒退至20年前,但也有人說這能減少中媒在台的危害。

兩岸的媒體戰始終未停歇,中媒藉由法規模糊地帶,曾製播政論節目,甚至沒有主持人,由來賓「自彈自唱」,在受到禁止後,中國國台辦還為此譴責台灣。有國安人士說,中國黨媒記者在中國共產黨中多有特殊地位,來台亦有政治任務,更不排除從事情報工作,在台搞統戰滲透分化。但是台灣在外媒轉進、中媒變相撤離之時,要如何做到稱職的「大外宣」,則是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