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外影響力大不如前 柯文哲突破不了藍綠是「非戰之罪」

政治人物

台北市長柯文哲一直以來,都很努力地不讓自己成為2024總統大選的邊緣人,但無奈的是,受制於藍綠兩大板塊的壓縮,他還不能突破藩籬。其實,自從1990年代兩大陣營的競爭格局從成型到定型,就沒有人可以建立非藍非綠的第三勢力,柯文哲顯然也是山窮水盡。

李登輝、宋楚瑜都難以突破藍綠

柯文哲不必氣餒,因為前總統李登輝創辦的台聯黨,也曾在藍綠之間游走,亦定位自己是「中間偏左」政黨,在最有戰力的時代,挺過陳水扁,也支持過馬英九,但最後台聯仍然泡沫化。柯文哲不是李登輝,李登輝都做不到的事,對柯而言就是「非戰之罪」。

「李登輝學校」畢業的宋楚瑜,一度是最有機會掙脫藍綠、問鼎中原的政治人物,但他未當選2000總統後,所創立的親民黨,就一路走下坡。親民黨其實立場很鮮明,深藍、傾中,宋揭櫫「替天行道」大旗,卻沒有要走在政治光譜的中間,更不用說偏向綠色陣營,最後多數親民黨員「回歸」國民黨,政黨實力變得無足輕重。

台灣的小黨很多,但不成氣候,連地方議員席次都搆不到,能在立法院有一席之地者並不多,時代力量從2016年的5席,到2020減少至3席;民眾黨初試啼聲就拿到5席,但全是不分區,與時代力量曾有3席區域立委,是有所差距,2024民眾黨命運如何,實在難說。

白色力量會有幾年光景?

這幾年來,柯文哲想打造一股白色力量,希望不被藍綠綁架,為此,他與民進黨、國民黨都合作過,也拆夥過,分分合合,有時看議題而結盟,有時受民意反對而翻臉。他不再是政壇唯一的網紅,卻有著各路人馬藉由磨蹭或痛批柯文哲,墊高自己的能見度。

柯文哲不再像2014年選舉時那樣,說什麼都有人追捧,影響力下滑的很厲害。不久前,民眾黨召開黨員代表大會,盛況大不如前,差點流會,這是柯文哲影響力退色有相當關係。事實上,從去年包括柯文哲的胞妹柯美蘭、網紅吳偉達,以及市府官員劉奕霆等人當選黨代表,也顯露民眾黨面臨人才不足的困境。

以前的台聯黨,受李登輝的號召,吸納了部分國、民兩黨的非核心民代;宋楚瑜則是有眾多藍營戰將靠攏,卻只有不到10年的光景。柯文哲決定從「無黨」走向創黨,他必須在台聯黨與親民黨的前車之鑑下,避開重蹈覆轍的路,但到目前為止,他除了批判藍綠,爭取些許網路聲量外,還沒看到有比李登輝、宋楚瑜更好的方式。

柯文哲進入跛腳期,亦被侯友宜超越

2成的支持度,是不是民眾黨與柯文哲的天花板?其實不論柯文哲的支持度有多少,即使是李登輝卸任總統、宋楚瑜沒有省長職位,影響力都會大打折扣,柯文哲的市長任期還剩1年半,已進入俗稱的所謂「跛腳期」,民眾黨2022地方選舉也許可以期待會有一些議員席次,但對於柯文哲要維持影響力沒有實質助益。

有民調顯示,柯文哲是僅次於賴清德、侯友宜之後,被認為適合擔任下屆總統的人選,問題是他已被侯友宜給超越,且距離侯友宜及賴清德還有一段差距,除非藍綠願與柯文哲合作;然而國、民兩黨應該不至於把參選總統的主導權,禮讓或分享給柯文哲。

泛綠當年塑造柯文哲為第一位政治網紅,然而網路時代的特色就是快速,包括議題的更新率及替代率。有「金童」之稱的趙少康,先前曾一連串丟出憲改在內的政治議題,但歲月確實不待人,那一套策略比起網路時代,已有些落伍,也難以引起廣泛討論,很快就無疾而終。

柯文哲也很會丟議題,從防疫,到近期的台鐵改革、旱象紓解,到「路名被中國包圍」等,但卻像曇花一現,外界習慣他「打帶跑」的模式,不論台派或統派,都對他保有戒心。他還是會參選2024總統,只是現在看來陪榜的成分較高;畢竟,沒有實力,就沒有影響力,何況柯文哲的實力,這幾年來少有進步,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