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反對監管全球公衛 目光狹隘只會折損政權合法性

全球防疫

本文作者為:「金磚四國」(BRIC)之父歐尼爾(Jim O'Neill),他曾任英國財政大臣、高盛資產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2019年他表示「亞洲時代」來臨,各國應與中國等亞洲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反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9月我曾感嘆中國、俄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磚國家(BRICS)的領導人,似乎無法在協調各種政策上達成共識,就算那些政策有利他們本國經濟和全世界。現在,我想聚焦討論一具體案例,說明金磚國家──尤其是中國──如何削弱全球治理。

西方聯盟支持成立GHB

自2020年此時起,我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獨立機構「健康與永續發展泛歐委員會」(Pan-European Commission on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擔任委員,該委員會是由前義大利總理蒙蒂(Mario Monti) 擔任主席。我們於9月發布了最終報告,其最重要、最令人振奮的建議,就是20國集團(G20)應效法因應2008年金融危機成立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下簡稱FSB)的成功模式,新建立一個「全球衛生委員會」(Global Health Board,下簡稱GHB)。

1999年成立以來,G20大部分時間都在「冬眠」,直到2008-2009年才復甦,證明自己是管理全球金融危機的理想機制。G20彙集所有重要的「新興經濟體」,包括金磚國家、阿根廷、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也成為21世紀截至目前為止全球治理方面最重要的進展。

2008年G20首次會議上,與會者同意建立FSB的前身,該機構主要由G20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和財政部長組成。其主要職責是確保全球金融體系擁有足夠資本,防止2008年危機再次發生。就其本質,這代表一家銀行的資本應該用於支持其客戶,而非銀行本身。

重要的是,成立FSB並不需要建立任何新組織或架構。各國代表本就各司其職,G20只是更有效率地賦予他們一項明確且具體的任務。此外,由於FSB不只是為了滿足G20成員的需求,它很快就納入了非G20新興經濟體的代表。

2008年金融風暴與FSB的誕生,有許多地方可供當前全球健康危機借鏡。顯然,國際社會需要一個更有效的衛生監控系統,盡量降低爆發另一場全球疫情的可能性。同樣明顯的是,世界需要一個能立即啟動的緊急融資體系,以應對病毒或其他危險病原體對全球的威脅。

(更多相關新聞:世界in台灣》金磚四國20週年只剩2國 BRICS之父對中國感到失望

GHB將排上羅馬G20議程

主持英國的「抗菌藥物抗藥性審查」(Review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後──該報告警告,2050年時抗菌藥物的抗藥性恐每年導致1000萬人死亡,累計損失高達100兆美元──我早就認清現有的公衛和金融機構,並不是為監測各式全球性健康風險而設立的。因此,建立一個全心專注於該問題的GHB,似乎是理所當然。

最終,國際社會甚至可能需要一個「全球公共產品委員會」(Global Public Goods Board),其職權不僅涵蓋公衛威脅,還包括氣候變遷等問題。不過,目前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機構,應對新冠病毒導致的慘重損失,包括人們失去性命、經濟活動持續中斷。

和FSB一樣,GHB不需要創建任何新組織。GHB將由各國衛生部和財政部人員組成,還有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B)、WHO、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主要代表,或許再加上幾個重要的非政府組織,例如全球基金(Global Fund)。

我和其他委員很高興看到,許多G20成員國熱情支持我們的GHB提案,尤其是美國、英國、歐盟和日本。這個想法也初步獲得WHO採納──事實上,GHB其中一項優勢就是強化WHO,可能方法包括支持它開闢各國樂捐以外的財源。最重要的是,據我所知,G20現任主席國義大利將正式把GHB提案列入議程。

(更多相關新聞:世界in台灣》中國高官都變習近平「啦啦隊」 前美亞太助卿:習在等拜登期中選舉落馬

中共狹隘折損自身合法性

然而以中國為首,金磚國家反對成立GHB。儘管我們知道中國對新冠病毒起源問題極為敏感,儘管在政經結構差異顯著的國家間實踐全球治理從不是件易事,我們仍難理解中國為何反對建立GHB。

不白白浪費危機帶來的轉機,本著這樣的精神,GHB能讓全球有更好的立足點,尤其是新興經濟體。

如果中國希望得到其所渴望的尊重,就必須對影響全球79億人的問題及相關建設性對話,抱持更開放的態度。中國愈是聚焦自己關切的狹隘議題,只會讓人民境況及其領導人的統治合法性每況愈下。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