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鱷索羅斯:第三次世界大戰煙硝起 普丁、習近平會摧毀文明

國際

本文作者為: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美國投資名人,現為美國第二大私人慈善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會」(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創辦人暨主席,最近著作是2019年出版的《捍衛開放社會》(In Defense of Open Society)。

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而這場大戰或許會摧毀我們的文明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入侵烏克蘭前,2月4日他曾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長時間會談──那時正是中國慶祝農曆新年和北京冬季奧運之初。會末,普丁和習近平公布了一份長達5千字、精心草擬的文件,宣布兩國之間擁有親密夥伴關係。這份文件的內容比任何條約都更強大,勢必需要事先進行詳細談判。

(更多相關新聞:曾是烏克蘭「橘色革命」幕後推手 金融大鱷索羅斯因一句話被罵翻推特急刪文

中俄聯手打開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大門

習近平似乎放手讓普丁自己全權決定入侵並對烏克蘭開戰,這讓我相當驚訝。習近平一定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2022年下半年確定他成為中國終生統治者的二十大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習近平將所有權力集中到自己手裡,精心策畫好把自己提升至和前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同等的地位。

獲得習近平的支持後,普丁以殘忍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手段,著手實現自己的畢生夢想。普丁年屆70,他覺得自己若要在俄羅斯歷史上留下一頁,如果不現在就採取行動,那就永遠不可能了。然而對於俄羅斯在這世上所扮演的角色,普丁的看法是扭曲的。普丁似乎相信俄羅斯人民需要一名他們能盲目追隨的「沙皇」(Czar),這種制度完全與民主社會背道而馳,而普丁的願景扭曲了俄羅斯人感情豐富到多愁善感的「靈魂」

1945年俄羅斯佔領匈牙利時,還是個孩子的我接觸過許多俄軍士兵,我知道如果你向他們請求,他們會和你分享自己最後一片麵包。之後,1980年代初我展開了我所謂的的政治慈善事業。

最初我在自己的母國匈牙利設立基金會,接著我積極參與蘇聯解體的過程。1985年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上台成為蘇聯領導人時,解體早已開始。我在俄羅斯及脫離蘇聯控制的國家建立基金會,例如烏克蘭,我甚至在它獨立前就在那裡成立了一家基金會。我也曾於1984年訪問中國,是首位獲准在該國設置基金會的外國人(1989年我關閉了這家基金會,不久六四天安門廣場屠殺事件隨即爆發)。

(更多相關新聞:「我跟索羅斯說來PK我一定贏你...」劉泰英揭97金融風暴力抗金融大鱷內幕

精明KGB變成偏執狂人

我個人並不認識普丁,但我密切關注他的崛起,充分瞭解他的冷酷無情。普丁將車臣(Chechnya)首府格羅茲尼(Grozny)夷為平地,現在他也這樣威脅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

普丁曾是一名精明的「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特務,但他最近似乎變了。普丁的思考愈發往偏執(idée fixe)發展,似乎脫離了現實。普丁無疑誤判了烏克蘭形勢,他本期待烏克蘭的俄語人口會張開雙臂歡迎俄軍,然而事實證明,他們與講烏克蘭語的民眾並無不同。面對看似壓倒性的賠率,烏克蘭民眾仍極其英勇地抵抗入侵者。

2021年7月普丁發表了一篇長文,指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實屬同一個民族,而許多反俄的烏克蘭人是在新納粹份子煽動下遭到誤導。普丁論點的第一部分並非沒有歷史依據,考慮到基輔確實是俄羅斯東正教的發源地;然而關於第二部分,被誤導的人是普丁自己,而他本應更看得清事實。

2014年廣場革命期間許多烏克蘭人勇敢反對親俄領袖,讓普丁大為震怒。俄軍受命攻擊自己的烏克蘭兄弟但表現不佳,這也歸咎於國防部根深柢固的發包貪腐問題。然而普丁非但沒有感到自責,似乎還瘋得變本加厲,決意懲罰和他作對的烏克蘭,行為幾乎不受任何約束。普丁將整支俄軍投入戰鬥,無視所有戰爭規範,尤其是無差別轟炸平民。許多醫院遭襲,為車諾比(Chernobyl)核電廠(目前已被俄軍佔領)供電的電網也遭破壞。遭到圍城的馬立波(Mariupol)近一週有高達40萬人無法獲得水和糧食。

習近平意識到普丁「走鐘」

俄羅斯很可能會輸掉這場戰爭。美國和歐盟都在向烏克蘭輸送防禦性武器,同時有意購買烏克蘭飛行員懂得駕駛的俄制MIG戰鬥機。這些行動或許能改變整個局勢。無論如何,普丁在強化歐洲決心和團結方面已經創造出奇跡

同時,習近平看來意識到普丁已經「走鐘」。3月8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堅稱中俄友誼仍「堅若磐石」後,習近平致電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表示他支持兩人致力建立和平,並希望交戰者在戰爭中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以避免爆發人道危機。

我們還無法確定普丁是否願意遵從習近平的願望,只能希望在他們摧毀我們的文明之前,這兩人會先被趕下台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校稿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