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不單純?長榮減資6成、台驊出清「一張不留」 經營權保衛陰謀論四起

上市公司

長榮海運(2603)15日法說會落幕,除了公布配息18元的高股利政策之外,董事會更破天荒決議減資6成,消息一出震撼市場;無獨有偶,國巨(2327)也在17日召開董事會,決議再次辦理現金減資2成,這也是國巨的第5度瘦身,但兩家公司前後宣布減資,股價卻同步踢到鐵板,市場多不買單。

以往辦理現金減資能使股本下降,包括淨值、每股獲利都會大幅提升,但自從長榮海運15日宣布減資之後,隔日盤中一度觸及跌停價,近日股價也持續不振,尤其一向投資航運股眼光精準的台驊投控投,17日也公告以每股151.31元出清剩餘的長榮持股共2000張,一次獲利2.06億元。長榮18日持續下跌3.75%,終場收在141元;至於國巨終場則是下跌4.94%,收在425.5元。

(更多新聞/國巨第5次減資》過去4次瘦身 從雞蛋水餃變千金股 減資是股價萬靈丹?

市場對於現金減資,正負面看法呈兩極化

一名研究公司治理案件的法律人士指出,一般企業減資大多有三種情況,一是為了打消虧損而減資、二是因股價低估公司的真正價值,公司實施買回庫藏股後,再將股票註銷、三則是手上的現金太多、沒有太多的資金用途,因此選擇把錢發回給股東。

對於「有賺錢公司」來說,近幾年越來越流行的減資方式,好處除了可以節稅之外,減資讓股本變小,如果每年獲利可以維持減資前水準,等於可讓每股盈餘(EPS)可以提升,在本益比不變的前提下,現金減資有利於帶動股價上揚。

但另一方面,也有投資專家認為,現金減資某種程度也可解釋成,公司或產業對於未來的營運偏向保守,導致對於資本支出沒有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市場對於現金減資的正負面評價呈現兩極化。

(更多新聞/長榮一度跌停》大賺4.5個股本卻減資6成 小股東不埋單 航海王在盤算什麼?

長榮減資6成的下一步不單純?保衛經營權陰謀論四起

尤其張榮發長子張國華所主導的長榮海運,在此次大幅度減資6成,也引發外界聯想,是否與近期的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有關。

一名市場人士分析,隨著公司宣布現金減資,並於5月份股東會上決議減資案,意味著今年的股東會上就不能再提私募、詢圈或其他洽特定人現金增資等案,因為這與現金減資相互矛盾;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如今長榮辦理減資,若在短期內又辦理現增,恐怕身為主管機關的金管會將不會同意。

若不需要經過股東會決議、主管機關同意,直接在董事會就能進行的做法,大概只有兩種,一是透過發行可轉債,二則是策略性換股,其中又以策略性換股的可能性較大,因為通常進行換股大約只須2~4個月內就可以完成,來得及趕在明年的長榮海運改選前。

市場人士表示,目前來看長榮海運額定資本額700億元,實收資本額則約有529億元,換句話說,確實還有100多億元的換股空間。從500多億元的實收資本額估算,減資6成後的實收資本額將調整至約211.64億元。

市場人士則解釋,假設減資前、實收資本額以500億元估算,若引進100億元進行策略性換股,那麼取得股份的盟友取得的股權大約是(100/600),持股比重約16.67%;但是若減資、實收資本額降到200億元後再引進盟友換股,屆時持股持重可超過3成(100/300),若能成功引進盟友,也能進一步稀釋弟弟派張國明、張國政、張國煒的股權比例。

金管會官員則表示,不論是減資案或是增資案都屬於公司自治事項,若上市公司減資完後又馬上辦理增資,那麼金管會將會針對現金增資的用途進行審核,看看是否合理。

(更多新聞/長榮拋出減資六成是張國華「以戰逼和」招數? 大股東私心 直叫小股東以荷包流血相許

減資案本身中性,長榮總經理:沒有增資的規劃

一名研究公司治理案件的法律人士則強調,若只單看現金減資案,其實完全沒有影響股東權益,因為長榮的累積保留盈餘高達2593億元,擺在那邊也等於是每年要被課稅,即便減資後,帳上保留盈餘仍是充沛,預期不會影響未來的投資計畫。

只是目前市場似乎在反映長榮減資案後是否有下一步動作。他指出,若後續真有現增、私募或是策略換股等,在法律層面並沒有違法,但由於股東權益可能會被稀釋掉,這部分恐怕也會觀感不佳,「等於是利用現有的經營權優勢來操作」。

根據長榮重訊公訊公告,減資案將於今年5月30日的股東會上討論,若股東會通過將送主管機關申報生效,另訂減資基準日與減資換發股票基準日等事宜。針對市場揣測長榮海減資一事與經營權有關,長榮則回應,辦理現金減資與經營權之爭無關,直言這是毫無根據的臆測。長榮總經理謝惠全先前則已向媒體表示,目前沒有增資的規劃。

市場人士則判斷,減資案本身是很中性的動作,並無對錯,但是若能利用減資案,拉出下一步的增資或策略換股,等於就有籌碼跟弟弟派談判,若雙方談得成就用不著增資,反之談不成就出來增資,但這是不是張國華布局經營權中的一環,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