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拜登不派兵 台海有事美國也不會幫台灣?戰略專家破解台海戰爭迷思

兩岸國際

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最新民調,發現美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遲未出兵幫助烏克蘭,使「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焦慮感上升,國人對台海若爆發戰事美軍協防台灣的信心大跌3成。

然而,以美國前國防部官員柯伯吉(Elbridge Colby)為首有不少美國學者認為,如果華府要優先對付中國,美軍就不該進駐烏克蘭或對歐洲增兵,分散它制衡北京的資源。

美軍不赴烏克蘭參戰,台灣社會與美國學界的看法和感受大不相同,我們該如何解讀?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戰略專家何澄輝對《信傳媒》表示,美國並未搞錯重點,它很清楚自己的核心利益和未來挑戰在哪裡──不是東歐內陸,而是印太區域。

(更多相關新聞:最新民調》烏克蘭孤軍奮戰景象衝擊民心 國人對美軍協防台灣信心大跌三成

防禦台海的重點,不在美軍來不來台灣

雖然台灣與烏克蘭常被相提並論,何澄輝指出,台灣與烏克蘭至少在「戰略地位」與「戰爭型態」上有所差異。

首先,從地緣政治來看,何澄輝坦言烏克蘭對美國並非核心利益,還不是北約成員的烏克蘭不會直接侵蝕北約防線。相形之下,台灣的角色和價值不同,台灣位於日本、南韓等美國亞太盟邦的經濟與能源命脈中樞,是美國維繫盟國及自由航行權的焦點。

此外,四方安全會議(Quad)等區域安全組織近年發展頗有「印太小北約」的味道,台海戰爭顯然已不是台灣與中國之戰,而是國際區域安全之戰。

再者,烏克蘭是和俄羅斯接壤的陸地國家,俄烏戰爭也是以地面交戰為主,但台海戰爭的主戰場在於「海空」,而陸戰基本上是最後一個階段才會發生的事。

「防禦台海的重點,從來不是美國派不派軍至台灣的問題」何澄輝表示,考量到未來的戰爭型態,美軍進駐台灣並非必要之舉,台海防務的根本在於制海權及向海空投射武力。

那麼,台灣海空防禦難道不需要美國馳援嗎?何澄輝說明,美軍出手協助不一定要布局在台灣,關島、沖繩甚至美軍的航空母艦都是美軍投射武力的可能地點。

(更多相關新聞: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美學者:台灣內外較具優勢 但有一點比烏克蘭更危險

民眾好焦慮?可能是受「大外宣」邏輯誤導

何澄輝直言,許多台灣民眾和媒體對美軍協防的想像停留在「派遣陸地部隊至台灣」,但這並非台海戰事爆發的實際需求,直接退縮到討論陸地防禦,恐怕是放錯了重點。

何澄輝認為,民眾的焦慮感恐怕是遭到誤導,而誤導他們的論述邏輯與中國「大外宣」、心理戰相當相似,都是以強調、凸顯不對稱戰力希望對手投降。

事實上俄烏戰爭也是如此,從軍備及士兵數量看來雙方實力對比懸殊,然而俄羅斯仍打得十分辛苦──而且這還是地面戰的情況,何澄輝指出,如果是像台海的海空戰,恐怕侵略國會更討不到便宜。

此外,烏克蘭部隊打得相當漂亮,也證明美國和北約不必然得派駐大量部隊,也能以軍援方式有效支持烏克蘭。

對俄烏戰爭和台海衝突感到不安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也能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去思考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若說烏克蘭給台灣人上了一課,何澄輝認為那就是「國民抵抗意志至關重要」。

(更多相關新聞: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俄烏戰爭啟示 藍綠國際部主任一致同意兩件事

美軍若參與俄烏戰爭,中國將成最終贏家

美國現有10萬名士兵駐守在歐洲各國,日前《CNBC》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可能在訪歐期間宣布「計畫將美軍在烏克蘭周遭北約國家的新增兵力變為常態駐軍」,引起柯伯吉等人強烈批評。

美國Wikistrat顧問公司分析師勞森(Greg Lawson)挖苦,美國把自己牽制在歐洲而非轉向亞洲,將讓「中國成為俄烏戰爭最終贏家」。

柯伯吉也嚴正警告這相當危險,並指一堆人幻想「把美國國防預算加到3倍」、「對美國所有對手展開新冷戰」十分令人憂心。

柯伯吉在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擔任美國國防部負責戰略與軍力發展的副助理部長,俄烏開戰前後他投書《華爾街日報》和《時代雜誌》,堅稱美國必須支持烏克蘭,但是以實際(realistic)且戰略性的方式,因為「中國必須是我們的優先要務」。

「嘴巴上說我們要優先對付中國是很簡單」美國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國安顧問瓦勒斯葛林(Alex Velez-Green)諷刺許多人看不清取捨的現實,「若有人說我們能優先處理中國,卻又不必在其他地方做出犧牲,這若非隨便說說就是搞不清楚狀況,或者兩者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