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買賣移轉棟數連2季增長放緩 房市轉向保守 專家:景氣循環已到達高峰

房地產

台灣房市在2021年熱到近乎瘋狂,不過隨著進入2022年,市場雜音不斷,內有政策打房、疫情及通膨議題,外有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貨幣政策朝向緊縮以及俄烏戰爭。很多人都想問,股市都開始修正了,房價何時才會下跌呢?

不過,購屋族要期待房價下跌可能還不會這麼快反映。根據《信傳媒》詢問國內三位房產界人士,得到的回應都是「房價還不至於下跌」。

景氣循環已達高峰,全台買賣移轉棟數連2季增長放緩

從歷年的房地產市場景氣循環經驗來看,不動產市場大致具有「量先價行」的特性,也就是當市場向下反轉時,交易量會先下跌,接著房價隨之下修。換句話說,若要預測房價的漲跌,大方向可先從交易量的變化觀察。

根據內政部最新公布今年第一季全國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其中第一季的買賣移轉棟數已經來到8萬4776棟,雖然創下2011年以來同期新高,也比去(2021)年同期成長5%,不過,若從年增率來看,成長的力道已經不如2020年第3季~2021第2季當時年增16~33%的強勁表現。

今(2022)年第一季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8萬4776棟,比去(2021)年的8萬831棟,大約增加5%,這已是連續兩季的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都約為5%,不過,相較於2020年第3季到2021年第2季景氣暢旺階段,當時的移轉量年增率都超過16%,甚至還有高達33%的年增率。換句話說,最近兩季的年增率僅剩下5%,顯示交易量已經有放緩的跡象。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近兩季移轉棟數年增幅度放緩,一方面是2021年同期的基期已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景氣循環已經達到高峰期,交易量成長趨緩,尤其接下來今年第2季還面臨許多外在干擾,包括俄烏戰爭、國內外疫情擴散、升息效應與政策打擊炒房等,第2季移轉量要維持年增率表現,相當具有挑戰,「市場趨勢轉向保守、降溫」。

但曾敬德認為,房市還不至於就此反轉,主要原因是房價還是處於高檔,甚至消費者對於未來房價的預期還是很強,根據信義房屋針對官網使用者進行第一季購屋意向調查,對於看漲未來房價的比例仍有46%,雖然已經比上一季的62%來得低,不過,整體對於房價的看法還是中性偏樂觀,研判「價格不會這麼快下來」。

(更多新聞/台積電光環失靈?專家:看這個指標房價還沒有下跌趨勢

全年呈現量縮格局,但預售屋開價還沒有下修跡象

「今年會是比較量縮的格局。」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交易量萎縮主要來自於兩個原因,第一是,房地合一稅2.0上路後,將重稅閉鎖期延長至5年,換言之,有意願賣的房子至少都被綁了5年,沒有人願意拿出來賣,自然就會造成交易量下跌。

而預售屋則除了有房地合一稅2.0的因素之外,由於買賣移轉棟數也包括建商的完工交屋數,但今年因為工、料雙漲的情況下,研判建商交屋的速度也會變得更緩慢。

徐佳馨認為,雖然今年第一季市場的交易量、價格都還是呈現「雙漲」,不過,在供給量少的情況下,加上最近股票市場又慘兮兮,預計今年下半年的價、量研判不會再過度強勢,但因為目前包括預售屋、中古屋的開價都沒有任何下修的跡象,使得價格也不至於下跌。

整體來說,徐佳馨指出,這一波的市場降溫背後仍有需求跟資金支撐,這也是為什麼交易量降溫,但價格還是降不下來,加上打房政策一出,等於「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建議購屋族不妨先從預售屋的開價觀察價格是否有修正,作為價格判斷指標。 

(更多新聞/政院拍板預售屋禁止轉售》預售賣壓潮湧現 專家:房價波動將加劇

房價何時下跌?交易量連續出現「3~6個月下跌」可視為指標

天時地利不動產顧問總經理張欣民則認為,今年包括資金退潮、利率上升、通膨疑慮、打炒房政策、營建成本上漲以及疫情等因素,都會導致市場交易量萎縮,但預期價格仍將維持相對高點,「因為目前沒有太大的變數會導致房屋持有人恐慌性的賣屋。」

張欣民指出,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本身具有「僵固性」,即便是升息後,價格也不會立刻瞬間暴跌,不過,他也指出,「量先價行」,若交易量萎縮的趨勢持續維持3~6個月,價格自然也可能產生鬆動,最快有機會在2022年底、2023年出現。

張欣民也提醒,雖然目前疫情對於房市的影響還不明顯,但在許多房市利空因素匯集之下,研判疫情會是另一個造成交易量萎縮的變數。他指出,過去兩年疫情爆發,原本市場預期房價會大跌,結果沒有發生的主要原因來自於資金過於充沛,但現在隨著資金退潮、利率攀升,這時發生疫情對於交易量萎縮恐怕更有加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