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陰卻鼻塞、嗅覺異常?醫:小心「慢性鼻竇炎」作祟 一張表區分是新冠or鼻竇炎

醫療保健

新冠疫情延燒,許多確診者會出現流鼻水、鼻塞、嗅覺異常等呼吸道症狀,也使得國人對於發現這些症狀後開始提心吊膽,要快篩陰性才能解除心中的疑慮。

不過,有這些症狀但快篩又是陰性,還可能是哪些其他疾病呢?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王堂權表示,雖新冠疫情嚴峻,但民眾也要要留心是否罹患其他呼吸道疾病,「比如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這類疾病若長期置之不理,恐增加中耳炎和睡眠呼吸中止等共病風險。」

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的症狀有哪些差異?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又該如何治療呢?

(更多新聞:擔心新冠「腦霧」後遺症?中醫:與腎精不足有關...搭配「2方法」改善 )

沒感冒沒確診,卻流鼻水、嗅覺異常?小心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慢性鼻竇炎是一個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疾病,常見是在鼻竇急性發炎後,身體免疫系統無法完全根除外來的病菌,或是接受常規醫療後的效果不盡理想,形成的慢性發炎狀態。王堂權解釋,「慢性鼻竇炎嚴重時會造成鼻腔及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導致鼻息肉,容易出現鼻塞、鼻涕倒流、嗅覺異常或喪失、甚至可能有臉部腫脹悶痛、頭痛和眼窩脹痛等症狀,影響工作及生活。」

王堂權也表示,近2、3年新冠肺炎疫情侵擾,國人對於流鼻水、鼻塞、嗅覺或味覺異常等症狀高度警戒,耳鼻喉科的慢性鼻竇炎病人卻出現兩種極端的現象,「一種是病人已經接受過新冠肺炎篩檢呈現陰性,但仍會因為時常揉鼻子、流鼻水,被懷疑為新冠肺炎感染者,遭受旁人側目和排擠,因此主動回診希望做嗅覺檢測和進一步的治療。」

而另一種病人,王堂權指出則是擔心被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而抗拒就醫,「慢性鼻竇炎容易有鼻腔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導致鼻息肉,使病況加劇,如果又拖延治療,不但會影響生活,也會讓課業和工作表現打折扣,還可能有罹患其他共病症的風險。」依據近年來一些大數據研究,慢性鼻竇炎可能跟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焦慮、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慢性中耳炎與聽力受損等這些疾病相關聯。

如何區分症狀是「新冠肺炎」或「慢性鼻竇炎」?

那要如何區分是新冠肺炎的症狀,還是慢性鼻竇炎的症狀呢?

王堂權指出,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都會出現鼻塞、嗅味覺改變的症狀,且都會流鼻水、鼻涕,「但新冠是以鼻水為主,慢性鼻竇炎則是鼻涕黏稠呈現黃綠色、且鼻涕逆流的狀態。咳嗽的部分新冠是以乾咳為主,慢性鼻竇炎則是喉嚨有黃痰、會有夜咳的現象。耳部症狀中,新冠肺炎患者不常有中耳炎症狀,但中耳炎在慢性鼻竇炎兒童患者中則常出現。」

另外,王堂權也提到,「新冠肺炎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慢性鼻竇炎患者若有氣喘共病更容易出現。」至於其他身體部位症狀,新冠肺炎和慢性鼻竇炎患者都會出現發燒、頭痛,「但要注意的是,新冠會出現腹瀉症狀,慢性鼻竇炎則沒有;而慢性鼻竇炎顴骨、額頭和鼻樑處也會出現疼痛或壓力感,新冠患者較無這方面的疼痛。」

新冠是以鼻水為主,慢性鼻竇炎則是鼻涕黏稠呈現黃綠色、且鼻涕逆流的狀態。咳嗽的部分新冠是以乾咳為主,慢性鼻竇炎則是喉嚨有黃痰、會有夜咳的現象。(圖片來源/王堂權醫師提供

醫提醒:鼻部不適持續2週,應儘速就醫找原因

要如何改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

王堂權表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可能屬於跟免疫系統密切相關的第二型免疫反應的發炎體質,相較一般類型病友有較高的鼻息肉復發風險。「治療時除了手術之外,可能還需搭配類固醇鼻噴劑或口服藥物治療,但有些病友擔心類固醇有副作用,無法常規使用藥物,因此病症控制的效果也不彰,也影響病友積極且規律治療的意願。」

(更多新聞:打滿3劑入境採檢陰性要關10天、確診者親密接觸者卻「0+7」?專家直呼:邏輯怪怪的 )

不過,隨著醫療快速進展,王堂權表示,「台灣目前也有新型的生物製劑,可以精準調控發炎物質,抑制第二型發炎引起的慢性鼻竇炎,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鼻腔阻塞與嗅覺喪失等症狀,減少7成復發與後續需反覆手術的機率,幫助病友擁有較佳的生活品質,是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治療新利器。」

王堂權強調,流鼻水和鼻塞的致病原因很多,可能是新冠肺炎病毒,也可能是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甚至合併鼻息肉所導致。「在精準醫療的新時代,民眾若鼻部有不適症狀,休息1-2週仍不見好轉,或是治療卻不盡理想,應盡快找耳鼻喉科醫師就診,藉由完整的檢查和評估,及早對症治療,有助早日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