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啟臣被視為國民黨親美派代表 黨內親中親美勢力拉鋸正在燃燒

國民黨主席

國民黨主席補選之戰由立委江啟臣、前副主席郝龍斌兩人競逐,相較上一世代的對手郝龍斌,留美專攻國際關係的江啟臣,對美國政治環境更熟悉親近,因此被視為親美派,這次若能勝選黨主席,外界認為他應可讓國民黨在華府的話語權更強化。

江啟臣是政大外交系科班出身,留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國際事務碩士、南卡羅來納大學國際關係博士,也是國會外交國防委員會專業立委,也有美方人脈的幕僚支持,是美國較重視的國民黨政治人物。特別是同樣與美關係不錯的前主席朱立倫,亦與江啟臣較友好,都讓江啟臣被視為親美派。

未來性較受重視,要帶國民黨與民進黨競爭華府話語權

江啟臣說,國民黨的立場一向是親美,但親美不是基於個別政黨利益或是選舉考量,而是站在國家利益與兩岸跟美國的三角關係平衡。江本人在過去2年間也數度訪美,與美方智庫、兩岸關係決策者及國會議員交換看法,希望美方了解台灣政壇發展,不能偏聽任一政黨的意見。

相較民進黨在野時,在華府設駐美代表,執政後也不中斷經營對美關係,持續參與華府相關活動;國民黨在野後黨產遭清算凍結,缺乏行政資源,也沒有固定正式的對美聯繫管道,直到2019年才在華府成立智庫,但尚未見到明顯成效,因而使國民黨被認為「在華府沒有聲音」,以致涉台訊息幾乎「遭到片面壟斷」,在藍綠角力上吃了很大的虧。

江啟臣要扭轉這個「藍親中、綠親美」的印象,讓國民黨重新建立與美國的連結非常重要;只有美中台三方關係平衡,才是符合中華民國最佳利益的支點。未來要有固定的窗口隨時表達國民黨的立場及態度,並定期有代表性的國民黨黨務高層訪美,拜訪國會、智庫、行政部門等,交換意見並建立合作關係。

黨內人士指出,政治人物未來發展的潛力,通常是外國與我國政治人物交往深淺或經營的判斷標準。江啟臣除本來就與美方關係較好,更重要的是未來還有更上一層樓的企圖與可能。反觀郝龍斌則是主動表示自己「不為下一個政治職務考慮」,也等於宣告不準備參選2024總統,而江啟臣則從未說不會參選2024,相較之下自然更有發展空間。

兩岸路線開放,選擇親美不親中?

國民黨因為親中的印象而被民眾不信任,在九二共識存續成為黨內討論議題之時,相對郝龍斌較傾向維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江啟臣顯得較為開放,要開放黨內辯論路線主張,讓外界好奇他當選後是否可能會放棄這個招牌。

江啟臣還在政見說明時引用蔡英文總統的話說,「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台灣」,表示「反對法理台獨」,後續被「反對一切形式台獨」的郝龍斌陣營質疑是「隱性台獨」,要將江推向「較不認同中華民國」的那一邊。

不過,黨內也認為,對於更有未來發展可能性的政治人物,江啟臣勢必為了考量更多影響而傾向保守行事,反倒是較不考慮未來的郝龍斌,不一定要順著哪一方去做;但江啟臣確實更熟悉美國,國民黨與美國的關係是否回到甜蜜時代,值得觀察。

補選主席重點在準備續爭2021

國民黨主席的路線將影響未來黨內走向,但重點是要能掌握關鍵權力,政黨未來最重要的還是2022、2024年的選舉布局,但這是補選任期之後的黨主席職權。黨內資深政治幕僚分析,國民黨主席補選的重點在2021年的正式改選,目前國民黨在地方縣市仍掌握多數的執政權,在2022地方選舉的主要目標就是尋求連任,對於負責提名的黨主席來說,任務相對單純。

所以主席的重點任務在於未來2024,甚至2028年的布局規劃,關鍵在於下屆總統大選的人選問題。因為此次補選黨主席的任期僅到2021年5月,之後改選新任期的主席,才是真正掌握權力,而補選當選的主席的優勢在明年更容易「繼續連任」,因此勢必爭取參選續任,才能延續政治能量,更有機會上ㄧ層樓。

更多內容

蔡英文想換閣揆有不能說的壓力 蘇貞昌擁高聲望進行閣揆保衛戰

低調現身防疫口罩大廠 賴清德520前可沒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