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怎樣才夠用?該怎麼捐國外?蔡政府支援國際讓口罩風波再起

防疫

自武漢肺炎(COVID-19)開始在中國爆發以來,薄薄的一片口罩一直是熱議的話題。

台灣歷經剛開始的口罩之亂,從只能排隊買口罩,到推出線上購買,民眾可以買的口罩數量從最初一周2片,到從4月9日起兩周可以買9片,口罩產能已大幅提升,但隨著政府近期捐贈口罩支援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人員逐步增加的戴口罩規定,各界對中央該怎麼使用口罩的「建議」也就越來越多。

先充足民眾再捐口罩?蘇貞昌:每片口罩都謹慎使用不會暗槓

14天9片口罩夠嗎?新北市長侯友宜認為,至少14天10片,先滿足民眾基本需求,再提供全球人道關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昨(6日)語重心長地說,很想考慮(14天10片),經濟部每一片口罩、每一天都被我們追著跑,但也拜託大家撙節使用,蒸口罩、口罩套都是很好的方式,一些衛生習慣可以讓防疫物資稍微省一下,「我們並不是說為了援外非要這樣省,是全世界都應該一起省。」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7日)則搬出「媽媽」說,「我媽媽從小就告訴我們,自己吃剩的才給人家,跟省吃儉用幫忙鄰居、幫忙有困難的,才是高貴的情操」,台灣一方面有效運用、一方面把愛心送給世界需要的人,這都是台灣防疫政策獲得世界肯定的原因,這是台灣人很難得被世界這麼重視的時候。

蘇貞昌細數,政府除了方便民眾購買、增加片數,包括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口罩無缺與增加備容量、有公務需要的人,以及需要頻繁出入醫院、重症患者也都拿的到口罩,每一片都很謹慎的使用,絕對沒有暗槓濫用。

國民黨質疑口罩黑箱,要求公開數據

不過,國民黨質疑,口罩是不是真的有滿足民眾的需求?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表示,口罩外交應該先確定幾件事情,第一,國內第一線防疫人員、民眾口罩充足再來進行外交;第二,政府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口罩的使用並沒有交代清楚。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批評,指揮中心曾將口罩分為民生、醫療、公務、商業與儲備等5種用途,但現在對外公開的卻只有民生用口罩的數據,到底每天、每條生產線有生產多少、各單位有分配多少、每日儲備有多少、全部的儲備量有多少,未來的儲備預期還要儲備多少,這些數據就像是口罩的大黑箱,真實數字只有政府才知道。

跨黨派立委希望讓民眾有餘裕的口罩有捐出去的管道

然而,引起更大疑慮的還有日前陳時中在記者會上教大家用電鍋蒸口罩,雖然能明白指揮中心是在經過實驗後希望提供延長口罩壽命的方法,但另一方面也引來質疑,可以捐國外,卻要民眾蒸口罩?

但有一部分的人認為,自己的口罩夠用,也可以省著用。在蔡政府宣布捐出1000萬片口罩給其他疫情險峻國家的醫護人員後,有網友建議未來口罩4.0可以加上捐贈功能,發起個人口罩運動,讓政府直接撥入境外捐贈。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與跨黨派民進黨立委鍾佳濱、民眾黨立委邱臣遠、台灣護理學會副理事長陳靜敏等,呼籲政府啟動「民間支援國際防疫」計畫,讓民眾可將個人有餘裕的口罩配額,透過口罩實名制購買系統,捐贈給醫療系統處於危急之國家。

鍾佳濱表示,每14天可以領9片,如果有2成的國人響應,14天只用掉一半的口罩,國家每周就能提供1000萬片口罩協助國際醫護人員,不只可以「我OK,你先領」,還可以「我夠用,支援你」。

他補充,有些人質疑,民眾還在排隊買口罩,政府卻把口罩捐出去,能說捐出去的口罩就是他的嗎?這很難說,現在是希望多一個功能,讓沒有去領口罩的人,向政府表達可以用來援助醫療,如此一來,每個都有自己口罩的份,也不會侵害到別人的權益。

陳時中:口罩非個人財產,國家應做最恰當的分配

其實曾有網友在提議時,政務委員唐鳳就回應,「建議收到,感謝貢獻!」陳時中曾表達,感謝台灣人向世界展現責任心,但一切仍以國家作最恰當的分配。

陳時中表示,口罩被國家徵用後,並非個人財產,是國家防疫物資,國家在防疫物資要做做恰當的分配,讓需要的人用得到,是保護自己也保護社會所需的物資,也不反對發起行動,該數目可以作為支援外國的參考數目。

台灣口罩日產能從不到200萬片到現在衝刺日產1500萬片,但其實不論怎麼給口罩永遠不夠,政府只能在逐步增加產量的同時,思考該如何分配「戰備物資」,資源如何最有效的被利用,同理既然是「戰備物資」,民眾也應該思考如何將自己辛苦拿到的口罩作有效的利用,只是這樣的討論在疫情結束之前,也永遠不會少。

更多內容

清明出遊人潮將衝破「陳時中防線」?蔡政府考量異地辦公與取消連假

從美國疫情推估中國經濟 》當銀行通不過壓力測試 中國經濟會變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