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突變率是武肺病毒8倍 但武肺疫苗卻難製作?長庚施信如揭真相

武漢肺炎

2019年12月起爆發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在世界各地擴散。許多專家學者積極了解這個病毒,並試圖開發疫苗及藥物,日前國光生技更表示,預計今年第3季獲准開始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希望最快明年冬天就能展開量產。 

更多內容:人物專訪2》與腸病毒、流感奮戰20多年 施信如:面對新冠病毒我仍會害怕

研究病毒長達20多年的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接受《信傳媒》專訪時表示,「就病毒變異本身來講,流感病毒本身比冠狀病毒厲害,以一樣的實驗來講,流感病毒的突變率是新冠病毒的6-8倍!」

不過為什麼流感疫苗當初約半年就上市,新冠肺炎疫苗卻比較難製作?奎寧是否仍是目前針對新冠病毒比較好的治療藥物?若是全球疫情仍難控制下來,「佛系防疫」是否仍是方法之一?

為何流感疫苗比新冠疫苗好做出來?

人類感染冠狀病毒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後比一般人類冠狀病毒症狀嚴重,部分個案可能出現嚴重的肺炎與呼吸衰竭等。

新冠病毒跟流感差在哪?

施信如先解釋,這次的新冠病毒跟流感病毒相似的地方在於,在還沒有症狀之前,或是症狀很輕的時候就具有感染力,「這樣的話就很難控制,所以流感沒辦法用這樣一個隔離的方式。」不過她提到,流感很幸運是因為有疫苗也有藥物,「甚至2009年新型流感來的時候,6個月內就有疫苗,因為整個生產線是一樣的,只是換一個病毒。但冠狀病毒沒有,我們也不知道疫苗會不會很安全,這是我們所擔心的。」

施信如表示,就病毒變異本身來講,流感病毒本身還是比冠狀病毒厲害,一樣的實驗來講,流感病毒的突變率是新冠病毒的6-8倍。

那為什麼流感病毒的疫苗相對比較好做出來?

施信如指出,因為有之前的生產線,「流感疫苗是用去活化的方式在雞胚蛋養,雞胚蛋的成分對人類沒有傷害,所以就很快,但是冠狀病毒顯然沒有辦法在雞胚蛋培養。而且一樣的方式打到人體身上會不會副作用很大也是有可能。」

問到目前研發疫苗比較困難的地方?施信如表示主要是安全性的部分,「疫苗研發有很多方式、很多人也都有這個技術,但到底安不安全?可不可以用在人?都是要考慮的。」

奎寧仍是目前治新冠病毒較好的藥物?

至於新冠病毒的變異,對於疫苗研發會產生什麼影響?

施信如表示病毒一定會變異,她舉例,「像流感疫苗每次做出來,下次又不準、保護力有限,冠狀病毒也會面臨一樣的問題。」她表示,所以每次有新的病毒產生,從不同地方來或是不同的時間點,團隊就要去偵測病毒的變異有沒有在它的表面蛋白質,「表面蛋白質會影響它的抗原性,如果影響抗原性,疫苗的設計就要跟著改變。」

「但我覺得如果真的有成功做出來新冠疫苗的話,下次要變應該不會說明年就變、不會變到那麼快,但還是要注意,因為這是我們猜的,病毒會不會超乎我們的想像,都是有可能的。」施信如描述。

問到當初新冠病毒進到實驗室,是依過去SARS和流感研究的方式在進行嗎?

施信如表示差不多,「新冠病毒是一個RNA病毒,所以對於病毒的培養、基因的解序其實(和SARS)非常類似。」至於新冠病毒的致病機轉,施信如表示像是引起的免疫反應、用的方法也都和SARS及流感差不多。「抗病毒藥物的篩檢也是一樣,但是疫苗比較困難,不同疫苗之間差比較多。」

施信如解釋,團隊就要去偵測病毒的變異有沒有在表面蛋白質,因表面蛋白質會影響其抗原性,若有影響疫苗的設計就要跟著改變。(攝影/趙世勳)

而奎寧是否是目前針對新冠病毒比較好的治療藥物?

施信如指出現在奎寧看起來在重症的病人身上也不見得有效,「輕症的話就很難比,因為輕症本來就會好,所以臨床測試的樣本就要取得很精確,才會發現有些國家的臨床測試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收治的病人不一樣,不過美國應該會有更大型的結果出來。」不過像是美國,目前的主要治療方式還是以支持性療法、奎寧類藥物和瑞德西韋為主。

若全球疫情仍難控制,「佛系防疫」可行嗎?

問到施信如對於之前英國「佛系防疫」的看法?

施信如認為在古代的時候只能這樣做,她表示通常佛系防疫是說疫情過去後可能1、2年下來,該死的人都死了,活下來的人大概60、70%的人都得過了然後有抗體,「想像死亡率抓2%就好,可以算算死亡的人數會有多少?是一個很可怕的人數,像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的時候只能佛系防疫,在短短一年內死了5千萬人。」

「至少我沒辦法接受我周圍、甚至自己、我的至親面對這樣的狀況,我想我是受不了的,一定要想辦法說可能雖然不方便一點,但還是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周圍的人感染。」施信如語重心長地說。

至於新冠病毒是否可能像流感一樣每年來一次?

施信如認為除非疫苗非常成功,不然的確會跟流感有點像,每年多少有人感染,「其實只要醫療體系可以支撐得住、死亡人數不多的話,年輕人得過有抗體,這個疫情慢慢就會緩下來。」

施信如:驗抗體、三篩測病毒量應並行

針對醫護是否要全面篩檢?

施信如認為若是用研究的性質是可以做的,「研究性質就是要簽同意書,如果同意就去做,這樣沒什麼不好,但如果是強制性的話確實會造成一些恐慌。那當然,假如A家醫院測出來很高,B家醫院很低,民眾可能就會覺得A家醫院很恐怖,這就有社會心理學的問題,的確是不能用政策來做,但是可以用研究來做。」

她進一步舉例,「像德國,當然他們的感染規模比我們大多了,做起來比較有意義,我們現在做出來如果大家都是負的、都是陰性的話,那也是一個答案。可以針對某些族群測,但一定要他們自願加入研究,研究是沒有問題,因為一定是一段時間後再給政策參考,但是不宜馬上變政策。」

而驗抗體是否比現行三篩測病毒量還要好?

「我覺得應該是並行啦!」施信如表示,只是像之前的高雄金芭黎台商(案3)住院81天才出院,「他身上的病毒到底有沒有具有感染力,其實值得打一個問號,這波疫情因為大家資源還夠,可以讓他留這麼久,我擔心的是說第三波萬一醫療資源不夠的時候,每個人都要三採才走的話,其實那個人已經沒有特別不舒服或症狀,甚至可以請他居家隔離一下再去採檢就能比較安心。」

施信如表示,如果個案有效性抗體起來的話,身上具有感染力的病毒是低的,「我們只能說大致上是這樣,是可以給第三波的參考,我覺得這兩者是可以合併起來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