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台簽證曾多年沒贅字寫「台灣」 直到去年才因「這件事」改變

外交關係

「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日前掛牌,我外交部在臉書上表示,「這塊牌子就寫台灣沒有多餘贅字,酥胡!」引發各界關注。事實上,世界強權之一俄羅斯曾經多年沒贅字地稱呼台灣,直到去年(2019)年之前發給台灣人民的簽證,國籍欄都以俄文簡潔地寫著「台灣」(ТАЙВАНЬ)。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首次見到俄羅斯簽證時,不禁嘖嘖稱奇、直呼驚訝。

駐索代表處揭牌就寫「台灣」,外交部臉書:沒贅字「酥胡」

「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17日揭牌,外交部在臉書刊文表示:「這塊牌子就寫台灣沒有多餘贅字,酥胡!」意外引發各界關注。

有人肯定外交部臉書重視台灣的主體性,也有人質疑是不是把「中華民國」當成贅字?藍委陳玉珍說,「要不要說明到底現在我們正式國名到底是什麼?」藍營民代徐巧芯亦批判,「外交部應出面澄清,臉書文章的贅字指的是哪幾個字?」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臉書小編是年輕同仁,使用網路流行用語「酥胡」也就是「舒服」的意思。歐江安說,「我們對於以台灣名義設處樂觀其成,外交部的立場是尊重且肯定小編創意」。她並強調,新開設的駐索代表處以「台灣代表處」呈現,彰顯台索兩國未來將在各領域全面深化雙邊友好合作關係,外交部也從未說過「中華民國是贅字」,盼外界勿曲解小編創意

俄羅斯對台簽證國籍欄位簡潔寫著俄文「台灣」(ТАЙВАНЬ),紅圈處,上頭還有英文小字「Nationality」表示是國籍欄位,簽發日期是2017年10月12日。(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俄羅斯對台簽證也寫「台灣」,直到2019年才因「這件事」改變

國際上尊重台灣的主體性,不只是這次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的掛牌。事實上,多年以來俄羅斯發給台灣人民的入境簽證,國籍欄都簡潔地用俄文寫著「台灣」。

據《信傳媒》獨家掌握近幾年的俄羅斯對台灣簽證,上頭可以清楚看到,國籍欄位(Nationality)裡頭用俄文填註「台灣」(俄:ТАЙВАНЬ)。而且台灣就是台灣,前前後後都沒有加註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更沒有加註中國(China)。可以說,同樣也是沒贅字,「酥胡」!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簽發台灣簽證已經行之有年,本次《信傳媒》掌握的簽證共有2份,其中之一是2017年簽發、另一份則是2018年簽發,國籍欄都寫台灣。

經查證,俄羅斯對台簽證,從上世紀台俄建立關係以來都是僅有標註台灣,但自去年2019年7月1日起,因俄國發給台灣電子免費簽證,而俄國相關法令是把台灣列入中國,所以自此以後對台簽證國籍欄都有加註中國,可說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為此,外交部去年即訓令駐俄外館進行溝通,唯尚未獲得正面回應。
外交部對俄羅斯稱我台灣感到「超驚訝」!

《信傳媒》向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出示過往的俄羅斯簽證,她睜大眼睛仔細看上頭的國籍欄,發現真的是用俄文寫著「台灣」(俄:ТАЙВАНЬ)。為求確認,她還找了精通俄文的中央通訊社記者一起來檢視,兩人端詳之後,證實就是簡潔地寫著「台灣」,且台灣的前前後後都乾乾淨淨,沒有其他多餘附註。歐江安對此嘖嘖稱奇,忍不住直呼「超驚訝!」

另一份俄羅斯簽證是2018年11月15日簽發,國籍欄位也簡潔寫著俄文「台灣」(ТАЙВАНЬ),足證俄羅斯持續表示我國人民的國籍就是「台灣」。(圖片來源/讀者提供)

台俄交流奠基者竟然是他!

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於1991年解體,俄國自此揚棄共產走向民主;現任立委蔣萬安之父、時任外交部長蔣孝嚴,本於台俄共享民主價值的精神,親自於隔年1992年2度遠赴俄羅斯,在他的穿針引線下,台俄雙方逐步建立關係,從此奠定台俄交流的基礎。因此蔣孝嚴可說是台俄關係的奠基者,無愧其父親前總統蔣經國少時赴俄留學的淵源。

值得關注的是,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上任後重新組織國際事務部,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據悉國際部也有意找深富經驗的蔣孝嚴當講座嘉賓,與俄羅斯專家一起暢談台俄關係,讓外界更加了解台俄交流的前世今生,此活動目前正在積極接洽中。

入境俄羅斯免隔離14天,檢附入境前3天武肺陰性報告即可登機

武漢肺炎全球肆虐,儘管俄羅斯也是災情慘重,好消息是他們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個完成武肺疫苗並核准施打的國家。不只如此,他們還對台灣開放簡便的入境措施。

根據俄羅斯駐台代表處公告,國人入境俄羅斯的時候,自2020年8月1日起,免除隔離14天的防疫規定,只要在入境前檢附入境前3天完成的武漢肺炎PCR陰性檢測報告(俄文或英文記載),即可登機。代表處並指出,如果沒辦法取得俄文或英文版本的PCR陰性檢測報告,也可以用中文版本替代,但一定要翻譯成俄文之後,送交代表處進行認證。

目前國人赴俄羅斯,如聖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威)等特定城市,已可使用線上免費申請的電子簽證,但若要前往莫斯科等其他城市,仍須申請一般簽證,並應前往俄羅斯全權委託的「雙都經貿公司」辦理。唯因應武漢肺炎疫情,目前俄羅斯僅開放私人訪問、探親、探病、商務、工作之旅行,至於觀光、留學則要等疫情緩和後才會逐步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