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時代即將登場 前陸委會副主委林正義:美印太戰略存在6個變數

兩岸國際

拜登即將就任美國總統,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顏建發以「雙龍搶珠」圖像形容台美中三關係,這顆珠就是指台灣,美國這條龍特別大,中國是小的、弱的、而且是惡龍。一邊是同盟,一邊是要併吞,這顆珠當然往美國靠。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已開始政策布局,但於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國內輿論對川普及拜登二人何者當選及選後對兩岸政策變化呈現二極化之臆測,遠景基金會14日舉行「美國大選與印太區域局勢發展」座談會,由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主持,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前陸委會副主委)、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盧俊偉、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顏建發與談,就美國印太戰略展望、區域經濟未來展望及台美中關係展望等議題發表看法。

美國的印太戰略:延續大於改變

對於美國聯邦參議院於美東時間12月11日表決通過兩院協商版本的《2021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括多項友台內容。賴怡忠在今天的座談會中表示,參眾兩院通過該法,表示對中國強硬是兩黨意見,拜登政府不論要提出新規範或是新方向,都會有這樣意味存在。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說,拜登政府上任後,「印太戰略」中的「印太」兩字不會有改變,日、印、東南亞都在使用,太平洋司令部也變成印太司令部,日本也用「印太構想」。

但林正義提到,印太戰略可能會有以下「變數」:一、武漢肺炎疫情使美國瞻前顧後,沒法內外兼顧;二、民主黨內部有刪減國防預算的呼聲;三、中國在疫情之後,國力和經濟是否能夠快速恢復,會不會主動挑釁周邊;四、美中關係的發展及定位,可能從過去的「硬圍堵」,調整為「軟圍堵」;五、北韓是否進一步發展核武;六、澳洲、印度、台灣等第三方國家與中國的緊張關係,美方要如何來處理?

區域經濟協定洽簽對台影響不大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盧俊偉指出,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美國對中貿易赤字飆升,這赤字也意味著美國就業機會的流失,美國國內的生產活動被替代,所得分配也惡化,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面對製造業的失落,盧俊偉認為,拜登雖支持「美國生產」,卻也同步提到對製造業加稅、提高工資。在境內生產成本提高的狀況下,又鼓勵對外經貿合作,意味著鼓勵企業留在海外生產,「製造業圖像並不清楚」,有待觀察。

在亞太經濟局勢方面,盧俊偉說,「不是單一因素可已決定的」,拜登可能重會「多邊策略」,而中國政策是「中國標準2030」,「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賣技術,一流的企業賣標準」,目標是要讓中國變成一流的企業,這是中美雙方將出現的競合關係。

至於區域經貿協定洽簽對台的影響,盧俊偉表示,台灣出口大宗集中在電子零組件,對台積電等科技業的影響不大,反而有些規則會鞏固台灣的競爭力,例如零碳排放(ESG)的價值。

台灣未來遭遇中國的騷擾會更多

顏建發指出,美國現在分為建制派、改革派兩派,改革派強調要保留「川普遺產」,並開啟與中方在疫苗、氣候變遷等合作。就算拜登上任,約束中國的力量也不會放鬆。

研判中國未來的發展局勢,顏建發表示,中國將會是內外交迫,今年的疫情、洪水、食物短缺嚴重;「還在講脫貧,愈講脫貧代表內部貧窮問題更嚴重」。關鍵零組件被美國制裁,經濟被拖累,才會提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政策。中國內部不安會上升,與蒙古、新疆、西藏香港關係愈來愈糟,與印度、中南半島的關係也緊張。

顏建發所提的書面報告並強調,身處美中對抗風暴的結構化,未來台灣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會更應接不暇,中共的手段會更卑劣,台灣遭遇的騷擾會更多,但由於台灣內部安全與發展意識與投入日益增強,而外部美國及周邊的自由民主同盟更没有失去台灣的本錢,因此台灣也會更為安全。

顏建發認為,中國對台打壓會愈來愈多,但也不會給予太多交流斷鏈,ECFA也不會斷,因為斷了只會把台灣往外推。

「台灣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顏建發說,台灣要把教育、經濟、民主、自由透明度等各面向弄得更好,不用去討論終極的問題,要重視的是自己的實力,例如防疫作為受到國際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