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阿富汗抽身 將重心轉到印太 拜登、布林肯發聲力挺台灣的戰略佈局

政治

總統蔡英文週二接受CNN專訪,表態願與中國和平共存,並首度證實美國軍隊在台協助訓練的消息,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行政院長蘇貞昌盛讚,台美關係在蔡英文執政時期達到史上最佳。

事實上,蔡政府的底氣源自美方的力挺。自蔡英文上任後,台灣與中國之間愈趨緊繃,CNN更認為現在是兩岸關係的最低點。反觀台美關係急速升溫,近年來美國上至白宮、下至民間都有愈來愈關注台灣的態勢。尤其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屢次「失言」表態捍衛台灣,國務卿布林肯更直接發聲力挺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系統,或有一改「戰略模糊」為清晰的趨勢。

儘管恢復邦交和重返聯合國看似短期內並無可能,但仍可從過去諸多政策和聲明中,看見台美關係升溫的蛛絲馬跡。

(更多新聞:CNN專訪》蔡總統首度證實美國在台駐軍 坦言來自中國威脅與日俱增

從2016年那通電話開始說起

2016年台美政壇各自易主,1月民進黨籍正副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陳建仁當選;12月美國共和黨籍正副總統候選人川普、彭斯勝選,雙方執政黨皆達完全執政。

在川普當選後,蔡英文12月2日晚間致電川普,通話歷時12分鐘,除祝賀當選外也暢談台美關係,是史上首次美國候任總統和我國總統通話,引發國際熱議,也被視為是台美關係的一大進展,川普後續更直言:「為何要被一中政策綁死?」

視經濟為命脈的川普對美中間的貿易逆差相當不滿,導致和北京的交涉並不順利。

2018年3月16日川普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生效,開放台美所有層級的政府官員互訪。儘管實際約束力不大,但該法案由參、眾議院皆無異議通過,具濃厚的宣示意味。年底,川普再簽署《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的一環,並重申「六項保證」的安全承諾。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牽動全球關注,歐美國家對共產黨的高壓統治手段感到不滿,紛紛表態要求尊重香港人權。儘管最終香港情勢並無變化,但反送中運動已經喚起全球對中國的討伐,也讓美國兩大黨逐漸轉變對中態度,對拜登上任後的政策走向有顯著影響。

川普任期末段的大躍進

2020年可說是台美關係大幅進展的一年。台灣方面,爭取連任的蔡英文成功勝選,2月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隨即出席美國華盛頓舉辦的「國家祈禱早餐會」,在白宮國安會會晤美國官員,是台美斷交以來我國拜訪華府的最高層級官員。

接著3月26日,川普簽署通過簡稱為「台北法案」的「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法案中支持台灣成為國際組織的正式成員或觀察員,也鼓勵增強台美雙邊經貿關係。

8、9月則分別有兩次美國高層官員訪台。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8月9日搭乘空軍行政專機抵達松山機場,不僅是時隔六年再度訪台的美國內閣官員(前一位為2014年時任環保署長麥卡錫),也是斷交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內閣官員。

(更多新聞:美衛生部長、日前首相森喜朗、捷克議長接力訪台 專家:美國下定決心挺台灣

9月則換國務院給出驚喜。17日次卿柯拉奇率團抵達台灣,商談經濟事宜。過去國務院訪台官員最高也只到助卿層級,此次柯拉奇雖聲稱行程重點在於追思前總統李登輝,且全程低調,但會後經濟部證實雙方已簽訂合作備忘錄,經貿方面有所進展。

儘管在競選連任時敗選,川普仍在任期尾聲動作頻頻。12月27日美國通過《台灣保證法》,支持對台軍售常態化。隔年1月9日,國務院宣布取消台美交往限制,撼動政界,也引起部分人士不滿,顯示川普在卸任前夕,仍盼望透過手段鞏固台美關係,打破中國阻礙。

被認為更「親中」的拜登

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川普因對中國的鐵腕政策贏得台灣民眾好感,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則被視為親中代表。然而在拜登上任後,一連串抗中保台的政策比起川普有過之而無不及,讓台、美、中三方關係走向微妙交叉口。

今年4月9日,國務院公布最新《對台交往準則》,繼承川普末代政策,允許美國官員能接待、會晤台灣官員,也能出席在雙橡園舉辦的活動。不僅打破歐巴馬時期訂立的準則,也讓原先以為會取消該項政策的學者大為震驚。

拜登還未將人事完全底定,14日便派遣非官方代表團來台。率團的是拜登摯友、前聯邦參議員陶德,以及兩位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和史坦伯格,以紀念《台灣關係法》生效42週年為名義,來台會晤蔡英文和外交相關高層官員。儘管不具官方代表意義,但陶德作為拜登摯友,且來訪的皆是美國重量級的政治人物,此行有彰顯台美關係之牢固的意味。

7月美國眾議院外委會通過抗中的「老鷹法案」(全稱為「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及參與法案」,支持正名駐美代表處,不過至今尚未有結果。8月參議院也通過相關友台法案,要求國務卿助台重獲世界衛生組織的觀察員身分。

(更多新聞:拜登「密友」前參議員陶德偕前副國務卿來台 蔡英文總統15日接見

「失言」是口誤還是真心話

8月19日拜登拋下震撼彈,將台灣視為安保盟友,形同明確表示捍衛台灣!他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專訪時指出,美國對北約有第五條款的集體防衛承諾,「對台灣、日本和韓國也一樣。」儘管華府智庫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澄清這僅是拜登一時口誤,但顯然拜登不只口誤這一次。

兩個月後,拜登參加CNN舉行的市民大會,再度表態對協防台灣有所承諾,話一出口引發震驚各界。白宮再度跳出來滅火,指美方一中政策並未改變。我國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台灣立場始終如一,中國外交部則氣得跳腳,警告美方勿干涉中國內政。

(更多新聞戰略模糊變清晰?拜登公開宣示:美國會防衛台灣 「我們對此有承諾」

美國民間的關注

拜登第一次口誤場合,儘管只是一場在巴爾的摩舉辦的市民大會,開放讓民眾向總統提問,但至關珍貴的提問機會,卻讓民眾願意用在台灣問題上,其實也正顯示出美國上至白宮、下至民間,對中國的對抗意識已經逐漸凝聚,也對台灣的態度愈加友好。

10月25日,美國知名脫口秀節目《上週今夜秀》最新一集以整整22分鐘的時間專題介紹台灣,除了大談台灣文化的豐富以外,主持人約翰奧利佛也以詼諧口吻說明兩岸的緊張態勢,詳述台灣政權的更替歷史,並諷刺中國對台議題的敏感度,成功引起美國民眾的關注。

(更多新聞:拜登3個月內2次承諾護台 前美國務次卿克拉奇:若共軍犯台習近平政權恐滅亡

支持有意義參與聯合國系統

針對中共軍機日益侵擾,美國國務院和白宮也在10月5日發出聲明,譴責中國挑釁和破壞區域和平,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參議員布萊克本更在推特上直言,中國這就是國際級的霸凌,美國和台灣同在。

今年適逢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50週年,1971年通過的該項決議,決定剔除蔣介石政權,並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的唯一代表。過去中國習以2758號決議來詮釋「一中原則」,但美國近日不斷反擊,眾議員20日提出法案籲阻止中方扭曲決議內容,表示該項決議僅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並未涉及台灣主權。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華自強則強調,中國錯誤引用決議文,呼籲各國加入美國行列,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系統。

10月26日,國務卿布林肯一改過去美國模糊的發言風格,力挺台灣參與聯合國系統。過去美方在發布相關聲明時,通常僅使用「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國際參與」,但本次則大相逕庭,敘明台灣應參與聯合國相關組織,可能受到疫情影響使然,因台灣防疫成績亮眼,卻被排除在聯合國系統外,人才濟濟卻無法對全球有所貢獻。然而,他也指出這並非政治問題,而是務實問題。

然而,美國也不是實質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而是「有意義地參與」,華自強指出,台灣不應被排除在聯合國系統之外,尤其在疫情期間至關重要的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民航組織。

(更多新聞:退出聯合國50年》布林肯: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UN 這不應淪為政治問題

美、中動作頻頻

蔡英文執政五年來,不論面對共和黨或民主黨主持的華盛頓,台美關係皆有穩健進展,一定程度上遏止中國不斷地文攻武嚇。美國朝野的友台氛圍中,除了蔡政府己身的推動,也有中國的推波助瀾

近年來中國擴張意圖如司馬昭之心,不僅經濟成長率高,還發展「一帶一路」收攏中亞國家、頻頻「大撒幣」金援中南美洲和非洲,更連搶好幾個台灣邦交國,再加上習近平頻繁的武力示威,讓美國對失去全球領導地位相當緊張。2019年中國鎮壓香港抗議行動的暴戾更引發全球關注,也凝聚美國舉國上下的反中意識,促使兩大黨拋棄歧見,聯手抗衡

儘管今年8月拜登撤軍阿富汗,被視為是失敗的一項決策,但拜登本身的抗中政策不變。

為了防堵中國的野心勃勃,美國自阿富汗抽身,轉而將重心放在印太地區,除了結盟英、澳組成三方安全聯盟「AUKUS」,更接連邀集數個太平洋國家聯合軍演,便可見對抗中國的決心。面對中、俄動作不斷,今年9月眾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建議邀請台灣參與2022年環太平洋軍演,一旦通過成為正式法案,或許便是彰顯台美緊密合作的最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