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得罪惡鄰居 亞洲國家「芬蘭化」 拜登強力鞏固日韓陣線

國際

本文作者為:伊藤隆敏,日本經濟學家,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東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GRIPS)資深教授,曾任前日本財政大臣特別顧問。

「芬蘭化」(Finlandization)用以形容小國為了避免挑釁一個遠比他強大的鄰國,於是承諾保持「戰略中立」。「芬蘭化」一詞源自該國無論對蘇聯或西方,都長期恪守軍事不結盟政策──冷戰結束後芬蘭對俄羅斯依然維持這項政策,但芬蘭最近申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顛覆了該國此一立場。然而,就算芬蘭自己放棄了「芬蘭化」,許多亞洲國家或許正走在「芬蘭化」的路上

有別於芬蘭及其歐洲夥伴,大部分亞洲國家避免高聲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3月2日聯合國大會對一項要求俄羅斯停止入侵烏克蘭的決議案進行表決,35個投棄權票的國家中有11個是亞洲國家

俄烏戰爭凸顯「亞洲芬蘭化」

其中兩個棄權國是強權中國和印度。對中國而言,選擇棄權的理由或許是西方,而不是為了俄羅斯這個入侵前幾週中國才與之簽署合作協議的國家。中國領導人對西方價值充滿懷疑,而且他們憂懼西方將其所領導的國際機構變成一種武器。如果中國決定攻打台灣,北京希望避免俄羅斯為入侵烏克蘭付出的沉重國際代價。

至於印度,該國投棄權票可能是因他和俄羅斯之間的紐帶行之有年。1950、60年代印度領導「不結盟運動」( Non-Aligned Movement),那時印度同樣追求蘇聯式的社會主義經濟政策。1990年代初印度放棄了這類政策,約莫同時共產主義在歐洲瓦解,不過印度繼續依賴俄羅斯供應戰機、坦克等武器。有鑑於這些軍武的重要性,印度無法承擔疏遠俄羅斯的後果,儘管克里姆林宮(Kremlin)和中國的夥伴關係愈來愈密切,而且中國還在喜馬拉雅地區和印度打起「隱形戰」(stealth war)

其他較小的棄權國──越南、寮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蒙古、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這些國家更有可能複製「芬蘭化」,反映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壓力。同時,日本和南韓站在這個區域的西方陣營前線,面對中俄強權及北韓(該國在決議案中投下反對票)的威脅。

拜登來亞是為強化日韓陣線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訪問亞洲,就是為了強化日韓陣線。在和南韓總統尹錫悅、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會議中,拜登希望為深化合作打下基礎,包括為各種可能意外事件制定計畫,例如北韓發射導彈攻擊美日韓任一方領土。拜登甚至誓言若台灣遭到侵略,美國將出兵衛台。

(更多相關新聞:呼應安倍 拜登訪日拋震撼彈:若中國武力攻台 美國承諾出兵防衛台灣

然而拜登是分別和尹錫悅、岸田文雄舉行雙邊會議。如果要鞏固這道前線,美國、日本和南韓必須建立一個可行的「三方戰略」以應對亞洲的安全挑戰

尹錫悅3月在南韓總統大選中勝出,為「三方戰略」帶來一些希望。尹錫悅擊敗執政黨候選人後,外界預期他將改變前任總統文在寅的外交政策,包括放棄文在寅對北韓的綏靖政策,北韓是南韓最大軍事威脅;還有以深化美韓關係,取代文在寅在美中敵對態勢下的「戰略模糊」。事實上在近日「拜尹會」,拜登和尹錫悅肯定美韓聯合擴張遏止(deterrence)戰略對應對北韓政權至關重要。

(更多相關新聞:美韓峰會》拜登、尹錫悅:台海和平至關重要、將擴大美韓軍演 加強半導體供應鏈戰略合作

文在寅另一項錯誤政策,是放任日韓關係因二戰歷史紛爭惡化。比起為歷史包袱心力交瘁,美國、日本和南韓領導人更該一同承擔維持和平的重擔,但願尹錫悅了解這點。

美日韓必須共同對抗中俄

岸田文雄也有所突破。他改變過去東京對俄羅斯好言相勸的做法,之前歷任首相盼望如此一來,俄方就會將「北方四島」歸還日本。「北方四島」是千島群島(Kuril Islands)的一部份,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在二戰末期佔領了千島群島(編按:俄羅斯目前實際統治著該群島)。2012至2020年期間,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2020年辭任)和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會面27次,並提供俄羅斯實質經濟援助

結果這些努力是白費工夫,普丁從來沒打算針對「北方四島」和日本認真進行協商。無論如何,如今日本已經放棄先前的溫和態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岸田內閣迅速宣布日本會加入七大工業國(G7)其他國家的行列,對俄羅斯施加嚴厲制裁,此後日本中止和俄羅斯大部分經濟往來。

日韓看來都承諾和歐美站在同一陣線對抗俄羅斯,這樣的團結必須持續下去,或至少得維持這個態勢,直到俄烏戰爭催生的「亞洲芬蘭化」開始減弱。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