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插旗南向頻踩雷 Q2海外獲利恐更難看 國泰、中信都「中獎」

金融業

近年來金融業布局海外市場擴大獲利來源,國銀海外重心也逐漸擺往新南向市場,提供南向國家的當地台商拓展業務所需資金或投資布局,但銀行業走出海外就被必須承受當地政治變局動盪、金融體制不完備、經濟景氣等諸多風險,尤其今年更有疫情在海外攪局,海外獲利相當不樂觀。

國壽印尼踩雷認賠140億元,海外投資損失最大一筆

以國泰金旗下子公司國泰人壽為例,國壽轉投資持股約37.33%的印尼Bank Mayapada,因授信戶捲入弊案遭到檢調起訴牽累,導致現金存款大幅流失,讓印尼Mayapada銀行面臨經營壓力,甚至被印尼主管機關要求增資。

國壽原先已認列損失約52億元,經評估後決定一次認列損失,今年6月再認列損失88億元,等於上半年認列所有投資損失,金額約來到140億元新台幣,將整筆投資打掉重練,成為國泰金赴海外投資最大一筆的投資損失。至於後續是否參與增資,目前則還在評估投資架構。

國泰金表示,儘管140億元全打掉,但損失仍在可承受範圍內,國泰金上半年稅後獲利從392.9億元修正為322.5億元,每股獲利2.15元,加上國壽7月有股利進帳,國泰金前7月稅後獲利仍有469億元,每股獲利3.23元。

金融業南向挫敗?中信金在星國也踩雷

但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認為,不必將印尼轉投資案擴大解讀為新南向的挫敗,由於印尼人口紅利高、經濟成長潛力看好,確實有其吸引力,且國泰金在越南、柬埔寨都有投資經驗,若國壽能持股過半或具有絕對主導權,有信心可以改善其績效,但該案仍需要經過審慎評估並取得政府核准。

然而,不只有國壽海外轉投資失利,即便是金融體制相對成熟的海外市場—新加坡,在景氣反轉、疫情衝擊之下,國銀同樣有踩雷的風險。

今年上半年因武漢肺炎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崩跌,新加坡興隆集團也因原油暴跌重傷,聲請破產。其中,台灣的中信金控旗下中國信託銀行也踩中地雷,中信金陸續在今年上半年提列大約27億元呆帳。

中信金控資深副總邱雅玲曾表示,由於新加坡分行位居東南亞樞紐中心,難免會跟著國際脈動受影響,近5年來的授信踩雷案分別包括航運商、水處理廠、棕梠油商以及最近的新加坡石油巨擘興隆案,不外乎皆與景氣有關。

國銀新南向海外獲利,第二季不妙

尤其,今年3月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發,東南亞國家也深受其害,加上全球股災襲擊,使得國銀在18個新南向國家的第一季海外獲利年減15%,其中,國銀在新加坡獲利大幅減少7成衰退最多。

根據金管會統計,本國銀行海外分支機構共赴新南向18個國家,今年第1季國銀在新南向18國整體獲利為26.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1.5億元,減少15%。金管會銀行局官員也坦言,新加坡國家過去是國銀在新南向的獲利首位,但第一季就衰退高達7成,加上新加坡疫情在4月才突然轉為嚴峻,因此研判即將揭露的第二季獲利數字恐怕更為不理想。

政治大學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則認為,雖然台灣金融機構的海外投資已經相對保守,碰到景氣上的風險問題很難事前預料,但確實,東南亞國家的政局變化大、政治派系鬥爭風險大、國內經濟也常常涉及官方運用,這些文化差異皆應該列入國銀南向投資的「成本」。

殷乃平也說,國銀赴海外投資受影響的國家不僅僅是南向國家,事實上國銀在中國投資國營機構債券也產生不小的損失,包括北大方正集團宣告被聲請債務重整、紫光集團爆出債券違約等事件。但不管怎麼說,國銀到海外投資風險大,尤其目前正值國際市場「大風大浪」之際,金融業到海外去更應該特別提高警覺,緊盯投資對象的財務能力,以免面臨翻船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