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風暴》4家金控三月出現虧損 惠譽調降台灣銀行業展望為負向

金融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經濟,國內15家上市櫃金控雖然第一季整體獲利為868.15億元,高於去年同期865.98億元,但3月份業績開始反應2月全球封城威力,15家金控中就有兆豐、開發、華南、台新四家金控罕見出現虧損,兆豐金更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慘表現,全球前三大信用評等機構惠譽(Fitch Group)也在20日發布,調整了台灣銀行業的產業與評等展望至負向的報告,上次調整為負向,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

惠譽信評指出,以電子業、金屬業等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也將受到劇烈衝擊,調整了台灣銀行業的產業與評等展望至負向。並且對台灣2020年的GDP成長預測亦由新冠病毒疫情開始前的2.3%,下修至0.3%,惠譽副總經理黃嬿如表示,這是根據到目前為止的資訊做出的調整,由於當今全球經濟風險劇烈變動,0.3%這個數字還有下方的風險。

下修台灣經濟成長為0.3%,銀行經營環境評等展望轉負向

武漢肺炎引起各國廣泛封城以及中國GDP急遽放緩至1.6%的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1.9%,因此惠譽亦將台灣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評等展望調整為負向(從'a'/穩定至'a'/負向),惡化的經營環境將減少一些台灣的銀行與票券公司的個別實力評等(VRs)之評等空間,尤其那些擁有較少損失吸收緩衝以面對危機的銀行。

惠譽信評副總經理黃嬿如進一步指出,銀行業受到放款成長放緩、利差壓縮、較弱的手續費與投資收入、以及較高的預期信用損失(ECL),惠譽預期銀行業將2020年的平均資產報酬率可能下降至0.4%(2019: 0.6%)。

「美國聯準會已經降息6碼,台灣到目前為止降息1碼,單就利差被壓所的部分,外幣部位較多的銀行壓力比較大。」黃嬿如說。

第二個調為負向的理由來自於銀行的放款,惠譽信評指出,若假設這一波國內外受壓產業如觀光、運輸、電子製造、以及零售業的放款減損比率上升至6%,整體銀行業放款減損比率將由2019年底約1%提高至全球金融危機時的2%到 2.5%。
電子觀光運輸業惡化,銀行預期信用損失提高

即便政府已宣布了多種針對疫情的紓困措施,包含利率下調25點與上看1兆500億台幣(約佔GDP 5.4%)的紓困方案,但在這個前提下,不論對中國大陸地區或是台灣地區放款,惠譽信評認為台灣的銀行業仍面臨較高的預期信用損失。

黃嬿如解釋,所謂的放款減損部分,一般銀行業揭露90天繳息風險情況,然而惠譽是根據更嚴格的IFRS9號公報,對金融資產減損的定義去檢視,例如有些公司雖然繳息正常,但已經發生了經營環境大幅變動、其它條件惡化等情況,就視為較高的資產減損風險。

比較特別是,惠譽信評提到了電子業,其報告指出,「大型公司與中小企業借款人因在本土市場和/或兩岸三地的供應鏈關係緊密,其受全球疫情而導致需求疲軟的影響最大,尤其電子產業,因此亦將使各個人貸款違約率增加。」

即使經營環境更具挑戰性,惠譽預期大多數銀行仍可在不顯著的侵蝕其資本緩衝之下吸收額外的信用損失成本。截至2019年底,銀行業的普通權益第一類資本比率約11% (2013: 9%)。緩衝較薄弱的銀行,其個別實力評等則有較大的壓力。

大銀行風險承受力較高,整體到2021年才緩慢復甦

黃嬿如表示,以台灣的銀行業來說,規模較大的銀行較有能力海外布局,外幣放款、投資部位多,這一波面臨的利差風險當然變高,以國內市場為主的較小規模銀行,面臨的授信風險當然比較高一點。

至於公股行庫的部分,惠譽信評認為,台灣公股銀行的發行人違約評等主要依據為主權支援,其展望維持穩定,與台灣的主權評等展望相同(AA-/穩定)。

雖然台灣擁有豐厚的外匯存底,其台幣與美元的系統流動性皆充足,因此較之前更不易受到全球流動性緊縮影響。但惠譽信評指出,若是接下來的經濟復甦疲弱,將體現於銀行受壓的獲利能力與較差的資產品質。

惠譽的基本情境假設中,全球經濟成長將在2021年恢復為強勁的4.3%。然而在壓力情境假設下,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持續至2020年底,並在2021年緩慢復甦,而台灣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評等則可能遭下調。

更多內容

阿根廷啟動債務重組 違約風暴來襲!新興市場高收益債還能買嗎?

「油價真正解方不是靠減產」 陳寶郎:是靠肺炎疫苗